




吉妥珠单抗(Mylotarg)是一种针对CD33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药物,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发并于2000年获得美国FDA批准。吉妥珠单抗通过靶向CD33蛋白,结合抗体和毒素的作用机制,有效杀伤白血病细胞。本文将详细介绍吉妥珠单抗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吉妥珠单抗的推荐剂量因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异。对于新诊断的CD33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成人患者,吉妥珠单抗的推荐剂量为3mg/㎡,疗程包括1个诱导周期和2个巩固周期。在诱导周期中,建议在第1、4和7天与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联合使用吉妥单抗,剂量为3mg/㎡(最多一瓶4.5mg)。对于需要第二个诱导周期的患者,不应在第二个诱导周期使用吉妥单抗。在巩固周期中,吉妥珠单抗与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的推荐剂量为第1天3mg/㎡(最多一瓶4.5mg)。
对于1个月及以上的儿童患者,吉妥珠单抗的推荐剂量有所不同。体表面积(BSA)大于等于0.6㎡的患者使用3mg/㎡,体表面积小于0.6㎡的患者使用0.1mg/kg。在第一个诱导周期中,吉妥珠单抗与标准化疗联合使用一次。在第二个诱导周期中不给予吉妥珠单抗。在第一次或第三次强化周期中不给予吉妥珠单抗。在强化治疗2期间,吉妥珠单抗与标准化疗联合给予一次。
吉妥珠单抗是一种注射用冻干粉,每瓶含4.5mg。使用前需将其复溶并进一步稀释。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4.5mg的冻干粉复溶于10ml无菌水中,轻轻旋转小瓶直至完全溶解。然后,将复溶后的溶液加入到25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充分混匀。稀释后的溶液应在24小时内使用完毕。
在给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患者出现输液反应,如发热、寒战、低血压、心动过速、缺氧或呼吸衰竭等,应立即中断输液,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输液结束后,应继续监测患者至少1小时,或直至体征和症状完全消失。
吉妥珠单抗可能导致肝毒性,包括危及生命且有时致命的静脉闭塞性肝病(VOD)。每次给药前应评估患者的ALT、AST、总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使用吉妥珠单抗治疗后,应经常监测VOD的体征和症状,包括ALT、AST、总胆红素升高、肝肿大(可能引起疼痛)、体重迅速增加和腹水。对于出现肝脏检查异常的患者,应频繁监测肝脏检查和肝毒性的临床体征和症状。
如果患者出现肝毒性的体征或症状,应通过中断或停用吉妥珠单抗进行治疗。对于出现VOD的患者,应停用吉妥珠单抗并根据标准医疗实践进行治疗。
吉妥珠单抗输注期间或输注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危及生命或致命的输液相关反应。输液相关反应的体征和症状可能包括发热、寒战、低血压、心动过速、缺氧和呼吸衰竭。在输注吉妥珠单抗前,应预先用药。输液期间要经常监测生命体征。如果患者出现输液反应,尤其是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或低血压,应立即中断输液。
一旦发生严重输液反应或任何危及生命的输液反应,应永久停止使用吉妥珠单抗。对于轻度、中度或重度输液相关反应,一旦症状消退,可考虑以不超过反应发生时一半的速度恢复输液。
吉妥珠单抗具有骨髓抑制作用,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症,从而引起致命或危及生命的出血。在每次注射吉妥珠单抗之前,应评估血细胞计数,并在接受吉妥珠单抗治疗后频繁监测血细胞计数,直至血细胞减少症消失。监测患者出血的体征和症状,通过延迟给药或永久停用吉妥珠单抗,控制严重出血、出血或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症,并根据标准实践提供支持性护理。
吉妥珠单抗可能延长QT间期。对有QTc延长病史或倾向、正在服用已知可延长QT间期的药物的患者,以及有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在吉妥珠单抗治疗开始前和给药期间根据需要获取心电图(ECG)和电解质。
吉妥珠单抗在孕妇中使用时可能导致胚胎-胎儿损伤。建议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在使用吉妥珠单抗治疗期间以及最后一剂后至少6个月内使用有效的避孕措施。建议有女性伴侣的男性在使用吉妥珠单抗治疗期间以及最后一剂后至少3个月内使用有效的避孕措施。
吉妥珠单抗的存储条件也非常重要。应选择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存放吉妥珠单抗,防止药物受潮。储存时,尽量避免在潮湿和干燥的环境中切换,保持产品的质量。吉妥珠单抗应储存在原纸盒中,远离阳光直射。可以选择一个避光的地方存放药物,或使用不透明的容器保护药物免受光的影响。吉妥珠单抗应放在原装容器中,密封保存,不要将药物与其他药物混合或转移,避免污染和损坏。定期检查药物包装的完整性,如有损坏应立即联系医生或药剂师,获取进一步的指导。
总之,吉妥珠单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CD33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注意监测各项指标,防范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