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又称为美罗华、Rituximab Injection、Rituxan、Truxima,是一种单克隆抗体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类风湿关节炎(RA)。该药物通过靶向B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减少异常B细胞的数量,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本文将详细介绍利妥昔单抗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
利妥昔单抗广泛应用于多种类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包括复发性或难治性低级别/滤泡性B细胞NHL、初治滤泡性B细胞NHL(联合化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联合化疗)。对于复发/难治性滤泡性NHL,推荐剂量为375 mg/m²,每周一次,通常累计4-8次。初治滤泡性NHL则在每个化疗周期首日使用,最多8次;缓解后可每8周给予利妥昔单抗单药维持,共12次。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化疗周期首日给药,总次数不超过8次。
利妥昔单抗联合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FC方案)治疗CD20阳性CLL。第1周期给药剂量为375 mg/m²(化疗前1天),后续周期(2-6周期)每28天给予利妥昔单抗375 mg/m²。这种联合疗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利妥昔单抗与甲氨蝶呤联合用于治疗对TNF抑制剂反应不足的中重度活动性RA成人患者。初始阶段给予两次1000 mg输注(间隔2周),之后根据病情可每16至24周重复治疗。这种联合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疲劳、残疾程度,并减缓关节损伤的进展。
利妥昔单抗仅供静脉输注,严禁静推或快速注射。首次输注前须检测HBsAg及抗-HBc,以评估乙肝感染风险。同时,需要检查全血细胞计数(含血小板)以确定基础状态。利妥昔单抗应由具备处理严重输液反应经验的医护人员操作,确保全过程监测患者状态。
首次输注时,成人起始速率为50 mg/hr,每30分钟递增50 mg/hr,最高不超过400 mg/hr。儿科患者起始速率为0.5 mg/kg/hr(上限50 mg/hr),每30分钟增加0.5 mg/kg/hr。后续输注时,成人起始速率为100 mg/hr,每30分钟递增100 mg/hr。儿科患者起始速率为1 mg/kg/hr,每30分钟递增1 mg/kg/hr。如果首次输注未出现3/4级反应,后续输注速度可以适当加快。
利妥昔单抗治疗期间,患者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特别是细菌、真菌及病毒(如疱疹病毒、CMV)感染,包括机会性感染(如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因此,用药前需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核心抗体(anti-HBc),评估乙肝感染风险。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并在治疗期间及结束后6-12个月持续监测血常规(CBC),评估骨髓抑制情况。
治疗期间避免接种活疫苗(如麻疹、水痘疫苗),应确保患者在用药前已完成必要的免疫接种。对于高风险患者(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需采取预防措施,包括肺孢子菌肺炎(PCP)的防治及疱疹病毒感染的预防。CLL患者建议预防性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防治PCP,并使用阿昔洛韦预防疱疹病毒感染。
在妊娠期,禁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期间及末次给药后12个月内需有效避孕。哺乳期患者停药后至少6个月方可哺乳。对于2岁以上的GPA/MPA患者,利妥昔单抗是安全有效的,但其他适应症的安全性尚未明确。老年人更易发生感染和心血管事件,需个体化调整剂量。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说明书尚未明确具体剂量调整方案,需根据临床指标谨慎使用。
未开封的产品建议保存在2°C–8°C的冷藏环境中,避光保存,切勿冷冻或剧烈震荡。稀释后的溶液在2°C–8°C条件下可保存24小时,室温下最多保存24小时。利妥昔单抗的有效期为36个月。
通过以上详细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利妥昔单抗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及其具体的用法用量。正确使用利妥昔单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注意用药期间的监测和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