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是一种单克隆抗体类药物,主要应用于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将详细介绍利妥昔单抗的医保价格、作用功效、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一药物。
利妥昔单抗已经在中国上市,并进入中国医保目录,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根据市场信息,利妥昔单抗的医保价格如下:
市场上还有多种仿制药可供选择,价格相对更加亲民,进一步提高了药物的可及性。
利妥昔单抗由瑞士罗氏(Roche)公司原研,目前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该药物通过靶向 B 细胞表面的 CD20 抗原,特异性地清除 B 细胞,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其适应症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类风湿关节炎(RA)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等。
利妥昔单抗已经进入中国医保,覆盖特定适应症,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可及性和生活质量。
成人及儿童 B 细胞 NHL 的常规剂量为 375 mg/m²。具体方案如下:
第 1 周期给药剂量为 375 mg/m²(化疗前 1 天),后续周期(2-6 周期)每 28 天给予利妥昔单抗,剂量为 500 mg/m²。
初始阶段给予两次 1000 mg 输注(间隔 2 周),与甲氨蝶呤联合;之后根据病情可每 16 至 24 周重复治疗。
利妥昔单抗治疗期间,患者感染风险增加,特别是细菌、真菌及病毒(如疱疹病毒、CMV)感染,包括机会性感染(如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治疗前需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核心抗体(anti-HBc),评估乙肝感染风险。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并在治疗期间及结束后 6-12 个月持续监测血常规(CBC),评估骨髓抑制情况。
整个利妥昔单抗输注过程中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首次输注后应观察患者至少 2 小时,以及时发现输注反应。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或高肿瘤负荷患者,输注过程中应特别谨慎,防止严重不良反应。
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应特别警惕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肌酐水平及尿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对肾功能的损害。
治疗期间避免接种活疫苗(如麻疹、水痘疫苗),应确保患者在用药前已完成必要的免疫接种。对于高风险患者(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需采取预防措施,包括肺孢子菌肺炎(PCP)的防治及疱疹病毒感染的预防。
妊娠期禁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期间及末次给药后 12 个月内需有效避孕。哺乳期患者停药后至少 6 个月方可哺乳。
老年人更易发生感染和心血管事件,需个体化调整剂量。6 岁以上儿童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与成人相似,但在使用时仍需根据体表面积或体重调整剂量。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剂量调整方案需根据临床指标谨慎使用。
利妥昔单抗的合理使用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