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妥单抗(Mylotarg)是一种用于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靶向药物。本文将详细介绍吉妥单抗的功效及其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应用,同时提供一些用药注意事项。
吉妥单抗被广泛应用于新诊断的 CD33 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该药物通过结合 CD33 受体,特异性地靶向并杀死癌细胞。在成人和 1 个月及以上儿童患者中,吉妥单抗的疗效得到了充分验证。通常,吉妥单抗与标准化疗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根据临床试验数据,吉妥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例如,在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中,接受吉妥单抗联合化疗的患者完全缓解率为 58%,而单独接受化疗的患者完全缓解率为 44%。这表明吉妥单抗在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吉妥单抗也适用于成人和 2 岁及以上儿童患者复发或难治性 CD33 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在这些患者中,吉妥单抗可以通过其独特的机制,有效地清除残留的癌细胞,从而延长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
一项关键性临床试验显示,吉妥单抗单药治疗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 4.9 个月,而安慰剂组为 3.6 个月。此外,吉妥单抗还显著降低了复发或难治性 AML 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这些数据表明,吉妥单抗在复发或难治性 AML 治疗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吉妥单抗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肝毒性,包括危及生命的静脉闭塞性肝病(VOD)。因此,在每次给药前,医生会评估患者的 ALT、AST、总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如果出现肝毒性的体征和症状,如 ALT、AST 升高、肝肿大、体重迅速增加和腹水,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建议定期监测肝脏指标,并在必要时暂停吉妥单抗的使用。如果患者出现 VOD,应立即停用吉妥单抗并进行相应治疗。
输注吉妥单抗期间或输注后 24 小时内,患者可能出现输液相关反应,如发热、寒战、低血压、心动过速、缺氧和呼吸衰竭。为预防这些反应,医生会在输注前给予预处理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苯海拉明和甲基泼尼松龙。
在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输液反应,应立即中断输液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对于轻度至中度的输液反应,可以在症状消退后以较慢的速度继续输液。
吉妥单抗具有骨髓抑制作用,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症,从而增加出血风险。因此,在每次注射吉妥单抗前,医生会评估患者的血细胞计数,并在治疗期间频繁监测血细胞计数,直至血细胞减少症消失。
患者应定期监测出血的体征和症状,如皮肤瘀斑、鼻衄、牙龈出血等。如果出现严重出血或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症,应通过延迟给药或永久停用吉妥单抗来控制风险,并提供必要的支持性护理。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吉妥单抗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