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苯巴那酯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癫痫的药物,由意大利 ANGELINI 研发,并于 2019 年 11 月获得美国 FDA 批准。该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由 FDA 批准的试验确定 KRAS G12C 突变的且至少接受过一次全身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成年患者。本文将详细介绍苯巴那酯的作用与功效及其可能的副作用。
苯巴那酯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从而减少神经元的过度兴奋。这有助于控制癫痫发作,尤其是在部分性发作中。研究表明,苯巴那酯能够有效降低癫痫患者的发作频率和强度,提高生活质量。此外,苯巴那酯还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苯巴那酯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基于其对 KRAS G12C 突变的靶向作用。KRAS G12C 是一种常见的致癌基因突变,存在于约 13% 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苯巴那酯通过特异性结合并抑制 KRAS G12C 蛋白的活性,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苯巴那酯在治疗 KRAS G12C 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部分患者甚至实现了完全缓解。
苯巴那酯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大多数患者能够耐受常规剂量的治疗,仅有少数患者报告了轻微的不良反应。然而,医生在开具处方时仍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特别是在高剂量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对于特定的患者群体,如肝功能受损或老年人,医生应谨慎调整剂量,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苯巴那酯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决定。一般建议每天口服一次,可与食物同服或不同服。对于轻度至中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最大推荐剂量为 200 毫克,每日一次。不建议严重肝功能损害患者使用苯巴那酯。患者在服用苯巴那酯时,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不得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苯巴那酯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特别是在缩短 QT 间期的药物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方面。苯巴那酯可缩短 QT 间期,因此在与其他缩短 QT 间期的药物合用时应谨慎。同时,苯巴那酯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包括酒精)合用时,可能会增加镇静和嗜睡的风险。患者在使用苯巴那酯期间,应避免饮酒,并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有生殖潜力的女性,苯巴那酯的使用需要特别谨慎。目前尚无充分的数据证明孕妇使用苯巴那酯的安全性,因此孕妇应避免使用。同样,哺乳期妇女也应谨慎使用,因为尚不清楚苯巴那酯是否通过母乳传递。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在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同时,应使用额外的或替代的非激素避孕措施。此外,儿科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老年人使用苯巴那酯时也应从较低剂量开始,逐步调整。
苯巴那酯应储存在干燥、避光的环境中,温度控制在 20°C 至 25°C(68°F 至 77°F)之间,允许偏离 15°C 至 30°C(59°F 至 86°F)的温度范围。避免将药物暴露在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中,以防药物的结构和药效发生变化。此外,苯巴那酯应放在原装容器中,密封保存,不要将药物与其他药物混合或转移,避免污染和损坏。定期检查药物包装的完整性,如有损坏应立即联系医生或药剂师,获取进一步的指导。
苯巴那酯作为一种有效的抗癫痫和抗癌药物,其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然而,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仍需密切关注可能的副作用,并遵循医生的指导,合理用药。希望本文能为患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苯巴那酯的使用。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