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比替尼(Cobimetinib)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主要针对BRAF V600E/K突变阳性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本文将详细介绍考比替尼的医保价格、适应症、用法用量、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考比替尼的中文名称为考比替尼,英文名称为Cobimetinib,其他别称包括Cotellic。该药物由瑞士罗氏公司生产,规格为20mg*63片,价格约为1228美元一盒。
考比替尼尚未在中国上市,因此未进入中国医保目录,市面上也无仿制药。患者需通过正规医疗服务机构购买此药物,购买时应注意药品的真伪和生产日期,避免购买假药或劣药。
考比替尼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BRAF V600E/K突变阳性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它通过抑制BRAF蛋白激酶的活性,阻断细胞增殖和生存信号传导,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研究表明,考比替尼在治疗BRAF突变阳性的黑色素瘤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
考比替尼的推荐剂量方案是60mg(3片20mg),每天口服一次,每28天为一个周期,在每个周期的前21天服用,直到疾病进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考比替尼可与食物同服或不同服。如果漏服一剂或服用后出现呕吐,应根据用药计划在预期时间继续服用下一剂药物。
孕妇服用考比替尼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建议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在使用考比替尼治疗期间以及最后一次服用后的2周内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哺乳期女性在使用考比替尼治疗期间和最后一次给药后的2周内不要进行母乳喂养。考比替尼在儿童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轻度、中度或重度肝损伤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轻中度肾功能损伤患者也不需要调整剂量。
考比替尼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光敏反应、恶心、发热和呕吐。常见的3-4级实验室异常包括谷氨酰转移酶(GGT)升高、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低磷血症、谷丙转氨酶(ALT)升高、淋巴细胞减少、谷草转氨酶(AST)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和低钠血症。考比替尼治疗组织细胞性肿瘤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痤疮样皮炎、腹泻、感染、疲劳、恶心、水肿、皮肤干燥、斑疹丘疹、瘙痒、消化不良、呕吐、呼吸困难和尿路感染。常见的3-4级实验室异常包括低钠血症、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低钾血症、血肌酐升高、谷草转氨酶升高、低钙血症、淋巴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和贫血。
考比替尼与伊曲康唑(一种强CYP3A4抑制剂)联合应用会使考比替尼的全身暴露量增加6.7倍。因此,应避免考比替尼与强效或中效CYP3A抑制剂联合应用。如果短期内(14天或更短)不可避免地联合应用中效CYP3A抑制剂,如红霉素、环丙沙星,应将考比替尼剂量减至20mg。停用中效CYP3A抑制剂后,恢复考比替尼之前的剂量。对于减量服用考比替尼(每日40或20mg)的患者,使用强效或中效CYP3A抑制剂的替代品。考比替尼与强效CYP3A诱导剂联合应用可能会使考比替尼的全身暴露量减少80%以上,并降低其疗效。因此,应避免考比替尼与强效或中效CYP3A诱导剂联合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卡马西平、依非韦伦、苯妥英、利福平和圣约翰草。
在健康受试者和癌症患者中研究了考比替尼的药代动力学,在3.5至100mg的剂量范围内(即推荐剂量的0.06至1.7倍),考比替尼呈现线性药代动力学。口服考比替尼60mg,每日一次,9天后达到稳态,平均蓄积比为2.4倍(CV为44%)。患者在使用考比替尼时,应严格遵循医嘱,注意用法用量,避免与其他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同服。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肺部状况,防范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
使用考比替尼时,应定期进行皮肤检查,以监测可能出现的新发皮肤恶性肿瘤。建议在开始治疗前进行皮肤病学评估,并在治疗期间每两个月进行一次评估,通过切除和皮肤病理评估处理可疑皮损。与维莫非尼联合使用时,停用考比替尼后6个月内进行皮肤病学监测。此外,使用考比替尼可能导致出血、心肌病和严重皮肤反应。出现3级出血事件时,应停用考比替尼;4级出血事件和3级出血事件未见好转者应停用考比替尼。心肌病患者应在开始治疗前、开始治疗后1个月以及此后每3个月评估射血分数,直至停用考比替尼。严重皮肤反应时,应暂停用药、减少剂量或停用考比替尼。
考比替尼作为一种重要的靶向治疗药物,为BRAF V600E/K突变阳性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正确使用和管理考比替尼,关注其潜在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