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赛维(Valganciclovir),又称为盐酸缬更昔洛韦片,是一种高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应用于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CMV)视网膜炎的患者,以及预防高危实体器官移植患者的CMV感染。该药物由瑞士罗氏公司研发,于2001年在美国首次获批上市,随后在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本文将详细介绍万赛维的适应症、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万赛维主要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万赛维的主要成分是缬更昔洛韦(Valganciclovir),它在体内迅速转化为更昔洛韦(Ganciclovir),从而发挥其抗病毒作用。更昔洛韦是一种核苷类似物,能够抑制CMV DNA聚合酶,阻止病毒DNA的合成,进而抑制病毒复制。通过这种机制,万赛维能够有效治疗CMV视网膜炎并预防CMV感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此外,万赛维还具有较好的生物利用度,口服吸收率为60%左右,能够快速达到治疗浓度。在与食物同服时,其生物利用度会进一步提高,AUC24(24小时曲线下面积)和Cmax(峰值浓度)分别增加约30%和14%,这有助于提高药物的疗效。
万赛维的用法用量根据不同的适应症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目前尚无充分的和良好对照的儿科患者临床研究数据支持万赛维治疗儿童CMV视网膜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万赛维可用于预防高危肾移植患者(4个月至16岁)和心脏移植患者(1个月至16岁)的CMV感染,推荐剂量为900mg(两片450mg的片剂),每日一次。
万赛维的主要成分缬更昔洛韦在体内迅速转化为更昔洛韦,因此,更昔洛韦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在万赛维中出现。同时使用其他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时,肾功能受损的患者更昔洛韦和联合给药药物的浓度可能升高,应密切监测更昔洛韦和联合用药的毒性。
万赛维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需特别注意:
万赛维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发热、疲劳、恶心、震颤、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头痛、失眠、尿路感染和呕吐。儿童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和头痛。
由于万赛维可能导致严重的血液毒性,特别是在骨髓抑制的患者中,应时常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检查。对于严重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造血生长因子治疗。
万赛维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药物受潮。湿度的变化可能对药物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储存时应避免在潮湿和干燥的环境中频繁切换,保持产品的质量。同时,万赛维应远离阳光直射,光照可能对药物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可以选择一个避光的地方存放药物,或使用不透明的容器保护药物免受光的影响。
万赛维的有效期为24个月,应放置在原装容器中,密封保存。不要将药物与其他药物混合或转移,避免污染和损坏。定期检查药物包装的完整性,如有损坏应立即联系医生或药剂师,获取进一步的指导。
万赛维的价格因产地和规格不同而有所差异。瑞士罗氏出口土耳其版万赛维的规格为450mg*60片,价格约为444美元一盒;老挝卢修斯版万赛维的规格为450mg*60粒,价格约为172美元一盒。患者在购买时应选择正规渠道,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遵医嘱。在使用万赛维的过程中,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注意用法用量,避免与其他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同服。定期监测细胞计数和其他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异常症状,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万赛维。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