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比替定(Lurbinectedin)是一种针对小细胞肺癌(SCLC)的新型抗癌药物,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该药物能够抑制肿瘤基因转录,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并调节肿瘤微环境,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效果。芦比替定已在美国获得批准,用于治疗在铂类药物化疗期间或之后出现疾病进展的转移性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本文将详细介绍芦比替定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芦比替定的推荐剂量为3.2毫克/平方米(mg/m²),每21天静脉滴注60分钟。患者在接受治疗前需要满足一定的血液学条件,如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1,500个细胞/mm³,血小板计数≥100,000个/mm³。如果这些条件不达标,治疗应推迟至患者恢复到安全水平。
芦比替定需由专业医护人员配制并输注。首先,将8毫升无菌注射用水注入药瓶中,摇动药瓶直至药物完全溶解。复溶后的溶液应为透明、无色或微黄色,且基本不含可见颗粒。接下来,根据患者的体表面积计算所需的注射量。计算公式如下:
注射量(mL) = [体表面积(m²) × 个体剂量(mg/m²)] / 0.5mg/mL
通过中心静脉给药时,将适量的复溶溶液加入到至少100毫升的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通过外周静脉给药时,则将适量的复溶溶液加入到至少250毫升的上述稀释液中。
为了减少输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建议在输注芦比替定前进行预处理。预处理药物包括:
这些药物应在输注芦比替定前30分钟左右给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应避免芦比替定与强CYP3A抑制剂(如酮康唑、克拉霉素等)联合使用。如果无法避免联用,芦比替定的剂量应减少50%。在停用强CYP3A抑制剂5个半衰期后,再将芦比替定的剂量恢复到初始剂量。
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液学参数,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如果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如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500个细胞/mm³或血小板计数低于25,000个/mm³,应暂停治疗直至恢复到安全水平。
芦比替定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疲劳、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和便秘等。对于骨髓抑制,应及时调整剂量或暂停治疗。对于其他不良反应,可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支持治疗措施,如使用止吐药、补充营养等。
芦比替定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为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正确使用和合理管理药物,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