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立康唑(Voriconazole)是一种广谱三唑类抗真菌药,主要用于治疗侵袭性曲霉病、念珠菌血症、以及对氟康唑耐药的严重念珠菌感染。伏立康唑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合成,从而破坏真菌细胞壁的完整性,达到抗菌的效果。本文将详细介绍伏立康唑的作用与功效、用药注意事项及禁忌。
伏立康唑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14α-甾醇去甲基化酶(CYP51),阻止真菌细胞膜中麦角固醇的合成。这会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从而使真菌细胞死亡。伏立康唑对多种真菌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包括曲霉菌、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
伏立康唑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严重的真菌感染,尤其是侵袭性曲霉病和念珠菌血症。对于免疫功能低下、器官移植患者以及艾滋病患者,伏立康唑是首选的抗真菌药物之一。其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给药方式使其在不同临床情况下都能发挥有效作用。
伏立康唑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给药后1-2小时可达血药峰浓度,口服后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96%。药物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代谢,主要代谢产物由肾脏排泄。因此,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伏立康唑时需要特别注意剂量调整。
在使用伏立康唑期间,必须密切监测肝功能。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进行肝功能检查,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治疗的第一个月内,至少每周检查一次肝功能。如果肝功能指标显著升高,应停用伏立康唑,并评估是否继续使用其他抗真菌药物。
伏立康唑与QTc间期延长有关,可能引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因此,对于有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患者,如先天性或获得性QTc间期延长、心肌病、低钾血症等,应慎用伏立康唑。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应监测血电解质水平,如存在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和低钙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应及时纠正。
伏立康唑可能引起视觉不良反应,包括视物模糊、视神经炎和视神经乳头水肿。对于疗程超过28天的患者,建议定期监测视觉功能,包括视敏度、视野和色觉。如果出现严重的视觉障碍,应停用伏立康唑并咨询眼科医生。
伏立康唑与光毒性有关,可能导致皮肤光敏反应,包括雀斑、雀斑样痣、光化性角化病和假性卟啉症等。建议所有患者在使用伏立康唑期间避免日光直射,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穿着防护服和使用高防晒因子(SPF)的防晒霜。
伏立康唑可能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特别是那些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的药物。例如,伏立康唑可以抑制CYP3A4酶的活性,与通过CYP3A4代谢的药物(如抗组胺药、奎尼丁、西沙比利、匹莫齐特和伊伐布雷定等)合用时,可能导致药物效果和副作用发生改变。因此,在使用伏立康唑时,应避免与其他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同服,并在必要时调整剂量。
伏立康唑在2岁以下儿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建立。2岁以上儿童患者应严格遵照推荐剂量使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谨慎使用伏立康唑,除非对母亲的益处显著大于对胎儿的潜在毒性。老年人使用伏立康唑的安全性与年轻人相似,一般无需调整剂量。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