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曲泊帕(Lusutrombopag)作为一种针对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药物,其在国内的上市情况一直备受关注。自2015年12月1日在日本首次上市以来,芦曲泊帕已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批准。2023年6月27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了芦曲泊帕在中国上市。这一消息无疑为广大慢性肝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芦曲泊帕(Lusutrombopag)是由日本盐野义公司研发的一种口服小分子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该药物通过激活血小板生成素受体,促进骨髓中血小板的生成,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芦曲泊帕在中国由亿腾医药引进,并于2023年6月29日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批准。
芦曲泊帕主要用于计划接受手术(包括诊断性操作)的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的成年患者。对于这些患者,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输血小板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局限性,而芦曲泊帕则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案。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芦曲泊帕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血小板计数,降低手术过程中出血的风险。
此外,芦曲泊帕还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在临床试验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痛、恶心和腹泻等,大多数患者能够耐受。这些特点使得芦曲泊帕成为慢性肝病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之一。
芦曲泊帕已经纳入《2023年版医保目录》,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这意味着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通过医保报销部分费用,减轻经济负担。芦曲泊帕的原研药由日本盐野义公司生产,每盒含有3mg*7粒,价格大约为1736美元。虽然价格较高,但医保政策的覆盖将大大降低患者的自付费用。
芦曲泊帕适用于计划接受手术(包括诊断性操作)的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的成年患者。患者在使用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确保药物适用于自己的病情。对于某些特定的慢性肝病患者,如肝硬化晚期患者,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芦曲泊帕。
芦曲泊帕通常每天一次,每次3mg,连续服用7天。具体的用药剂量和疗程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患者在服药期间应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此外,患者在手术前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芦曲泊帕,以便医生更好地评估手术风险。
芦曲泊帕的常见副作用包括头痛、恶心和腹泻等。大多数患者能够耐受这些副作用,但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患者在用药期间应注意饮食和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患者在使用芦曲泊帕期间应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此外,患者应避免自行增减药物剂量,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芦曲泊帕的成功上市,不仅为慢性肝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也标志着中国在创新药物引进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创新药物进入中国市场,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