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苯巴那酯是一种用于治疗癫痫的药物,然而,它在中国市场的上市情况一直备受关注。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苯巴那酯并未在中国正式上市,也未进入中国医保目录,市面上也没有仿制药。这意味着中国患者如果需要使用该药物,只能通过正规医疗服务机构或跨境电商平台获取。购买时务必仔细甄别药品真伪,注意药品的生产日期,避免购买到假药或劣药。
苯巴那酯是由意大利ANGELINI公司研发,于2019年11月获得美国FDA批准。虽然该药在美国已经上市,但在中国市场上,苯巴那酯仍未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这意味着国内患者无法通过正规渠道在医院或药店购买到该药物。
截至目前,苯巴那酯并未进入中国的医保目录。医保目录的制定通常基于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成本效益等因素,而苯巴那酯未能进入医保目录,可能是由于这些因素尚未达到相关标准。此外,市面上也没有苯巴那酯的仿制药,这使得国内患者获取该药物的途径非常有限。
对于需要使用苯巴那酯的患者,可以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或正规医疗服务机构获取该药物。在购买时,应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仔细核对药品信息,如批号、生产日期等,确保药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该药物,以避免潜在的风险。
苯巴那酯主要用于治疗由FDA批准的试验确定KRAS G12C突变的且至少接受过一次全身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成年患者。该药物的适应症还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患者在使用苯巴那酯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每日一次口服,可与食物同服或不同服。
对于轻度至中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最大推荐剂量为200毫克,每日一次。不建议严重肝功能损害患者使用苯巴那酯。此外,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苯巴那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应谨慎使用。对于老年人,剂量选择应从低剂量开始,逐步调整,以减少潜在的不良反应。
苯巴那酯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如酒精)同时使用时,可能增加镇静和嗜睡的风险。因此,患者在使用苯巴那酯期间应避免饮酒。此外,苯巴那酯还可能缩短QT间期,与家族性短QT综合征患者应避免使用该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头晕、疲劳、复视和头痛。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苯巴那酯应储存在20°C至25°C(68°F至77°F)的环境中,允许偏离15°C至30°C(59°F至86°F)的温度范围。避免将药物暴露在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中,冷冻可能导致药物的结构和药效发生变化。此外,应将苯巴那酯放在原装容器中,密封保存,避免与空气接触。定期检查药物包装的完整性,如有损坏应及时联系医生或药剂师。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