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纤苷(去纤苷钠)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小静脉闭塞病(VOD),尤其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的并发症。然而,任何药物都有其副作用和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去纤苷也不例外。本文将详细介绍去纤苷的副作用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一药物。
根据临床研究和实际应用,去纤苷(去纤苷钠)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低血压、腹泻、呕吐、恶心和鼻出血。这些副作用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但大多数情况下是轻微且可管理的。例如,低血压可以通过调整输液速度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来控制;腹泻和呕吐则可以通过饮食调整和支持性护理来缓解。
虽然去纤苷的常见副作用通常是可控的,但也有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出血风险。去纤苷可以增加体外纤溶酶的活性,从而增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VOD患者的出血风险。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不能使用去纤苷,一旦出现出血迹象,应立即停用去纤苷,并及时治疗潜在病因。此外,同时使用去纤苷和全身抗凝或纤溶治疗(不包括用于常规维持或重新开放中心静脉线)也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在治疗前应停用抗凝药物和纤溶药物。
部分患者在接受去纤苷治疗时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这些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特别是对于有既往接触史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如果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去纤苷,并按照标准护理进行治疗,直至症状完全缓解。
去纤苷的推荐剂量为每6小时6.25mg/kg,静脉输注2小时。剂量应基于患者的基线体重,即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准备方案前的体重。使用去纤苷至少21天,如果21天后肝静脉闭塞病(VOD)的症状和体征没有消失,则继续使用去纤苷直至VOD消失或最多60天。去纤苷必须在输注前稀释,通常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USP)或0.9%氯化钠注射液(USP)稀释至4mg/mL-20mg/mL的浓度。
对于孕妇,使用去纤苷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伤害,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哺乳期女性在使用去纤苷治疗期间应避免母乳喂养,以防止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现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去纤苷在儿科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证实,但对于老年患者,目前没有足够的数据表明其与年轻受试者的不同之处。
去纤苷可能增强抗血栓/纤溶药物(如肝素或阿替普酶)的药效学活性,因此在使用去纤苷时应避免同时使用这些药物。如果需要同时使用,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出血风险,并在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此外,去纤苷不应与抗凝药物或纤溶药物同时使用,以减少出血风险。
去纤苷应储存在20°C-25°C的环境下,允许在15°C-30°C的温度下进行运输。去纤苷的有效期为40个月,过期的药物不应使用。稀释后的去纤苷溶液如在室温下保存,应在4小时内使用;如在冷藏条件下保存,应在24小时内使用。
在使用去纤苷期间,患者应定期去医院复查,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变化情况。特别是在出现出血、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药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