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妥单抗(Mylotarg)是一种抗体偶联药物(ADC),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发,2000年5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吉妥单抗含有以CD33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mAb)和与其结合的细胞毒素卡奇霉素(calicheamicin)。CD33是一种在髓系细胞表面表达的抗原,在多达90%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都存在。吉妥单抗被广泛应用于新诊断的CD33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成人和1个月及以上儿童患者的治疗,以及成人和2岁及以上儿童患者复发或难治性CD33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
吉妥单抗适用于新诊断的CD33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成人患者。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高白细胞计数、骨髓中原始细胞增多以及血液系统功能障碍。吉妥单抗通过精准靶向CD33抗原,释放细胞毒素卡奇霉素,有效杀伤白血病细胞,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吉妥单抗还适用于复发或难治性CD33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成人和2岁及以上儿童患者。复发性AML是指经过初始治疗后病情再次恶化的患者,而难治性AML则是指对初始治疗无效的患者。吉妥单抗在这些病例中的应用,能够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吉妥单抗的定价较高,出口香港版本的单支价格约为11,420美元,六支装每支价格约为9,530美元。出口土耳其版本的价格约为4,810美元一盒。目前,吉妥单抗尚未在中国上市,也没有进入中国医保目录,因此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可及性较低。
使用吉妥单抗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总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据报道,接受吉妥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方案的患者可能出现肝毒性,尤其是危及生命的静脉闭塞性肝病(VOD)。每次给药前应评估肝功能指标,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对于出现肝毒性的患者,应及时中断或停用吉妥单抗,并根据标准医疗实践进行治疗。
输注吉妥单抗期间或输注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输液相关反应,包括发热、寒战、低血压、心动过速、缺氧和呼吸衰竭等。为了预防这些反应,应在输注前给予适当的预处理药物,并在输液期间和输液结束后至少1小时内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输液反应,应立即中断输液,并采取必要的医疗措施。对于出现过敏反应体征或症状的患者,应永久停用吉妥单抗。
在接受吉妥单抗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和肝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不良反应。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并定期复诊。如出现任何不适,应及时就医。
吉妥单抗作为一种高效的抗体偶联药物,为CD33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虽然其价格较高且在中国大陆地区尚未上市,但在国际上已被广泛认可和使用。通过合理的用药管理和定期监测,吉妥单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