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希替尼联合安罗替尼是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用于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治疗。这种组合疗法在多项临床研究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将详细介绍奥希替尼和安罗替尼的联合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贮存和剂量调整等方面的内容。
奥希替尼是一种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专门针对EGFR突变,尤其是T790M突变。它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延缓疾病进展。安罗替尼则是一种多靶点的抗血管生成药物,通过抑制VEGFR、PDGFR和FGFR等多个靶点,阻止肿瘤血管的形成,进一步抑制肿瘤生长。两者的联合使用可以实现互补效应,提高治疗效果。
在2022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上,AUTOMAN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奥希替尼联合安罗替尼作为EGFR突变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方案,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这项研究的进一步成果也在2024年的ESMO Asia会议上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胸科医院的韩宝惠教授分享,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联合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奥希替尼的推荐剂量为80毫克,每日一次,可以搭配或不搭配食物服用。如果患者错过了某次剂量,不要补足错过的剂量,而是按计划服用下一剂。治疗通常持续到疾病复发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反应,治疗时间可长达3年。对于吞咽固体物有困难的患者,可以将片剂分散在60毫升的非碳酸溶液中,搅拌至片剂分散成小块并立即吞下。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根据医学顾问的指导进行剂量调整。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奥希替尼的疗效。例如,强CYP3A诱导剂(如利福平、苯妥英、卡马西平等)会减少奥希替尼的暴露量,从而降低疗效。因此,应避免与这些药物同时使用。如果不可避免,需要增加奥希替尼的剂量。同时,奥希替尼可能增加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或P-糖蛋白(P-gp)底物的暴露,增加暴露相关毒性的风险。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奥希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贫血、皮疹、肌肉骨骼疼痛、指甲毒性、皮肤干燥、口炎、疲劳和咳嗽。常见的实验室异常包括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对于出现心脏不良反应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脏监测,包括基线时和治疗期间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评估。如果出现有症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应永久停用奥希替尼。
奥希替尼应在25摄氏度下储存,允许在15-30摄氏度的条件下运输。避免将药物暴露在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中,因为这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结构和药效。应选择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存放药物,防止药物受潮。奥希替尼应放在原装容器中,密封保存,不要将药物与其他药物混合或转移,避免污染和损坏。定期检查药物包装的完整性,如有损坏应立即联系医生或药剂师。
奥希替尼联合安罗替尼为EGFR突变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通过合理使用和严格遵循用药指南,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联合疗法的疗效,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及时与医生沟通,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