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舒替尼(Bosutinib)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Ph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本文将详细介绍博舒替尼的作用与功效、用法用量、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该药物。
博舒替尼通过抑制Bcr-Abl和Src激酶家族的活性,有效阻止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生存。这种双重作用机制使其在治疗Ph+ CML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效果。博舒替尼适用于新诊断的慢性期(CP)Ph+ CML患者,以及对其他治疗方案有耐药性或不耐受的CP、加速期(AP)或爆发期(BP)Ph+ CML成年患者。
博舒替尼的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随餐口服,整片吞下药片。不要切割、压碎、打碎或咀嚼药片。如果错过剂量超过12小时,患者应跳过该剂量,在第二天服用常规剂量即可。
对于无法吞下整粒胶囊的患者,可以打开胶囊,将里面的内容物与苹果酱或酸奶混合,但不能作为饭的代替品。患者应立即食用所有的混合物,不要咀嚼,也不要在混合后储存以备日后使用。
博舒替尼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腹痛、呕吐、恶心、皮疹、疲劳、肝功能障碍、头痛、发热、食欲下降、呼吸道感染和便秘。常见的实验室异常包括肌酐升高、血红蛋白降低、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减少、ALT升高、钙降低、白细胞计数降低、AST升高、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葡萄糖升高、磷降低、尿酸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脂肪酶升高、肌酸激酶升高、淀粉酶升高。
博舒替尼治疗可出现腹泻、恶心、呕吐和腹痛。建议使用标准护理监测和管理患者,包括使用止泻药、止吐药和补液。必要时应减少剂量或停用博舒替尼。
博舒替尼治疗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治疗的第一个月每周检查一次全血细胞计数,之后每月检查一次,或根据临床需要随时检查。必要时停用、减量或停用博舒替尼。
博舒替尼可引起血清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治疗的前3个月和临床指征时每月进行肝酶检测。对于转氨酶升高的患者,应更频繁地监测肝酶。必要时停用、减量或停用博舒替尼。
博舒替尼可引起心血管毒性,包括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障碍和心脏缺血事件。与新诊断的CML患者相比,先前接受过治疗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事件的频率更高,并且在年龄较大或有危险因素(包括既往心力衰竭病史)的患者中更常见。心脏缺血事件发生在既往治疗的患者和新诊断的CML患者中,并且在有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中更为常见,这些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史、体重指数大于30、高血压和血管疾病。监测患者与心力衰竭和心脏缺血相一致的体征和症状,并按临床指示治疗。必要时中断、减少剂量或停用博舒替尼。
博舒替尼患者可能出现液体潴留,表现为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肺水肿和/或周围水肿。使用护理标准监测和管理患者。必要时中断、减少剂量或停用博舒替尼。
避免与博舒替尼同时使用强CYP3A诱导剂,如利福平、利福喷丁、苯妥英、卡马西平、巴比妥、圣约翰草等药物。这些药物会降低博舒替尼的Cmax和AUC,从而可能降低博舒替尼的疗效。作为质子泵抑制剂(PPI)的替代品,使用短效抗酸剂或H2阻滞剂,并与博舒替尼分开给药2小时以上。PPI会降低博舒替尼的Cmax和AUC,从而可能降低博舒替尼的疗效。
根据动物研究的结果,博舒替尼在给孕妇使用时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建议有生殖潜力的女性在治疗期间和最后一次服药后2周内使用有效的避孕措施。哺乳期妇女在博舒替尼治疗期间和最后一次给药后2周内不建议母乳喂养。对于肝功能损害的患者,轻度至重度(Child-Pugh A至C)使用博舒替尼200mg/1次/天。肝毒性:肝转氨酶大于5XULN时,应保持剂量直至恢复至≤2.5XULN;此后恢复400mg/1次/天;如果恢复时间超过4周,则停药。
博舒替尼的使用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严格遵守医嘱,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