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舒替尼(Bosutinib),也被称为依尼舒,是一种用于治疗Ph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靶向药物。这种药物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发,于2012年获得美国FDA的批准上市。随后,博舒替尼在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获批,包括欧洲和日本。本文将详细探讨博舒替尼在中国的上市情况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博舒替尼在中国的上市历程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审批过程。2016年,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了博舒替尼的上市申请。这一批准标志着博舒替尼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武汉天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博舒替尼在国内的销售和推广工作。
目前,博舒替尼在中国市场上的主要规格包括100mg和500mg两种。100mg规格的包装为120片,售价约为11.76美元;500mg规格的包装为30片,售价约为14.40美元。这些价格相对较为亲民,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经济负担选择。
患者可以通过正规医疗机构和药店购买到博舒替尼。为了避免购买到假药或劣药,建议患者在购买时选择信誉良好的医疗服务机构,并仔细核对药品的生产日期和批号。此外,患者也可以通过专业的医药服务平台进行购买,这些平台通常会提供更加详细的药品信息和购药指导。
目前,博舒替尼尚未纳入中国医保目录,患者需要自费购买。然而,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未来博舒替尼有望被纳入医保范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在此期间,患者可以咨询当地的医疗保险政策,了解是否有相关的补助或援助项目。
博舒替尼是CYP3A底物,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强CYP3A诱导剂,如利福平、利福喷丁、苯妥英、卡马西平、巴比妥和圣约翰草等,这些药物会显著降低博舒替尼的血药浓度,从而影响疗效。因此,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这些药物。
博舒替尼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是胃肠道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和腹痛。为了缓解这些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泻药和止吐药,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博舒替尼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肝功能监测,因为该药物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博舒替尼。患者应遵循医嘱,按时复查,及时反馈身体状况。
根据动物研究结果,博舒替尼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因此孕妇应谨慎使用。建议有生育潜力的女性在治疗期间和最后一次服药后2周内使用有效的避孕措施。对于哺乳期妇女,由于目前缺乏博舒替尼在母乳中的数据,建议在治疗期间和最后一次给药后2周内不进行母乳喂养。
博舒替尼在1岁及以上的新诊断CPPh+CML和CPPh+CML儿科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验证。但对于1岁以下的新诊断CPPh+CML患儿、1岁以下对既往治疗有耐药性或不耐受的CPPh+CML患儿,以及APPh+CML或BPPh+CML患儿,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因此,儿童患者在使用博舒替尼时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
老年人在使用博舒替尼时需特别注意剂量调整。由于老年人的代谢能力和肝肾功能可能有所下降,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应密切监测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总的来说,博舒替尼在中国的上市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胃肠道反应、肝功能监测以及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通过合理的用药和定期的医疗检查,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