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替莫唑胺(蒂清)是一种用于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和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的抗肿瘤药物。本文将详细介绍替莫唑胺的作用与功效、用法用量、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该药物。
替莫唑胺是一种烷化剂,通过破坏DNA结构和功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它主要用于治疗新诊断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和复发或进展的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替莫唑胺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新诊断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成人患者在同步放化疗期间,每日剂量为75 mg/m²,连续服用42天,同时接受放疗(60 Gy分30次)。同步放化疗结束后4周,进行6个周期的辅助治疗,每个周期的第1天剂量为150 mg/m²,连续服用5天,之后停药23天。如果患者在第1周期的耐受性良好,第2周期的剂量可增至200 mg/m²。维持剂量为200 mg/m²,直至病变进展或最大治疗时间为2年。
儿童患者(3岁及以上)的剂量为200 mg/m²/日,连续服用5天,每28天为一个周期。对于曾接受过化疗的儿童患者,初始剂量为150 mg/m²/日,如果没有出现毒性反应,可在下一个周期增至200 mg/m²/日。
替莫唑胺可能引起的常见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疲劳、头痛和皮疹。严重的副作用可能包括机会性感染(如卡氏肺囊虫性肺炎)、多形性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斯-约二氏综合征、过敏反应、间质性肺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继发的恶性疾病(如髓细胞性白血病)。
建议患者在使用替莫唑胺期间密切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不良反应。
老年人(>70岁)使用替莫唑胺时,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风险较高,需要特别关注。轻度至中度肝功能障碍(Child-Pugh A级和B级)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严重肝功能障碍(Child-Pugh C级)患者的剂量尚未确定,需谨慎使用。肾功能障碍患者(肌酸酐清除率<36 mL/min/m²)或正在接受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替莫唑胺的推荐剂量尚未确定,需谨慎评估后使用。
替莫唑胺与丙戊酸合用时,替莫唑胺的清除率会轻度但有统计学意义地下降。替莫唑胺不经肝脏代谢,且蛋白结合率低,因此不太可能影响其他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然而,替莫唑胺与骨髓抑制药物合用时,骨髓抑制的风险可能增加。
患者在服用替莫唑胺期间,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饮食方面,建议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服用替莫唑胺前后1小时内应空腹,以提高药物的吸收率。同时,患者应避免饮酒和吸烟,减少对肝脏的负担。
在治疗期间,建议患者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