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ntedanib(尼达尼布)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显著的抗纤维化和抗炎活性。该药物通过竞争性结合胞内受体激酶结构域的三磷酸腺苷结合位点,阻止胞内信号传导,从而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转化。这使得Nintedanib在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其他相关疾病方面表现出色。本文将详细介绍Nintedanib的功效与作用,以及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Nintedanib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效果。临床研究表明,Nintedanib能够减缓肺功能下降的速度,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转化,减少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这为肺组织构建起一道防护墙,抑制肺部纤维化的进程,有效改善患者的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Nintedanib在治疗系统性硬化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SSc-ILD)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它可以降低患者用力肺活量的年下降率,减少肺部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这种药物能够靶向作用于疾病过程中的关键信号通路,干扰疾病的发展,减轻患者的肺部负担,对于控制疾病进展和改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Nintedanib还可用于治疗进行性表型的慢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此外,由于其抗纤维化和抗炎活性,Nintedanib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对多种疾病的潜在疗效,包括肺动脉高压和某些类型的癌症。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Nintedanib在多种疾病中的广泛应用潜力。
在使用Nintedanib治疗期间,肝功能监测至关重要。中度或重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不建议使用Nintedanib治疗,轻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可以减少Nintedanib的使用剂量后进行治疗。治疗前和治疗的前三个月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胆红素),之后定期进行或根据临床指征进行肝功能检查。如果患者报告了可能表明肝损伤的症状,包括疲劳、厌食、右上腹部不适、尿黑或黄疸,应立即进行肝脏检查,肝酶升高可能需要调整Nintedanib剂量或中断用药。
使用Nintedanib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腹泻和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其中腹泻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症状。大多数患者出现轻度至中度腹泻,发生在治疗的前3个月内。出现腹泻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用药剂量或中断治疗。在首次出现腹泻症状时,使用止泻药物(如洛哌丁胺)进行治疗,如果腹泻持续,则考虑减少用药剂量或中断治疗。对于经过适当支持治疗(包括抗呕吐治疗)后仍持续出现恶心或呕吐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减少剂量或中断治疗。恢复用药时,可以以全剂量(150mg、每日两次)恢复,也可以降低剂量(100mg、每日两次),随后增加至全剂量。如果严重腹泻、恶心或呕吐持续存在,停止使用Nintedanib治疗。
孕妇使用Nintedanib时可能导致胎儿损伤,因此要告知孕妇Nintedanib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建议有生殖能力的女性在接受Nintedanib治疗时避免怀孕,并在治疗开始时、治疗期间和使用最后一剂Nintedanib后至少3个月内使用高效避孕药。心血管风险较高的患者(包括已知的冠状动脉疾病)在使用Nintedanib时应谨慎,对于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迹象或症状的患者,应考虑中断治疗。Nintedanib还可能增加出血风险,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