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达尼布(Nintedanib)是一种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SSc-ILD)和其他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PF-ILD)。它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的活性,阻断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从而减缓肺功能下降。本文将详细介绍尼达尼布的适应症和副作用。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尼达尼布通过抑制多个受体的活性,显著减缓肺功能下降,临床试验显示,尼达尼布可降低IPF患者肺功能年下降率约50%。这使得尼达尼布成为IPF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
系统性硬化症(硬皮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皮肤和内脏器官的纤维化。尼达尼布被批准用于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相关的间质性肺病,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并减少纤维化进展。临床研究表明,尼达尼布在148周的治疗期间持续减缓肺功能下降。
尼达尼布适用于多种病因导致的进行性肺纤维化,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等。INBUILD研究证实,尼达尼布可减少肺功能恶化风险。此外,尼达尼布还被用于治疗一线化疗后局部转移或局部复发的晚期腺癌型非小细胞肺癌,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限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腹泻是尼达尼布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多为轻至中度,通常在治疗的前3个月内出现。初次发生腹泻应补充足够的水分和使用抗腹泻药物(如洛哌丁胺)治疗。如采取对症治疗后仍持续腹泻,应考虑减少剂量或中断治疗,甚至停药。
恶心和呕吐也是常见的不良反应,多为轻至中度。可以通过止吐等对症支持治疗来缓解。如仍持续存在恶心或呕吐,可能需要降低剂量或中断治疗。如果严重的恶心或呕吐无法解决,应停药处理。
肝功能异常是尼达尼布的另一个重要副作用。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应立即停用尼达尼布,同时进行肝功能检测和治疗,以保护肝脏健康。肝酶升高多发生在治疗的前3个月内,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剂量调整或中断治疗可恢复正常。
尼达尼布可能导致皮肤对光线敏感,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建议在用药期间避免强烈阳光直射,出门时做好防晒措施。
尼达尼布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表现为鼻衄、牙龈出血等现象。若出现此类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服用尼达尼布的患者可能出现动脉血栓栓塞事件,尤其是心血管风险较高的患者。因此,在使用尼达尼布治疗心血管风险较高的患者时应谨慎,对于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迹象或症状的患者,应考虑中断治疗。
尼达尼布的肾脏排泄较少,轻度至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对于重度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 mL/min)或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尼达尼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明确,因此不建议使用。
轻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A)的患者应慎用尼达尼布,推荐剂量为100mg,每日两次,相隔约12小时,并与食物同服。中度至重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B或C)的患者不推荐使用尼达尼布。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尼达尼布。基于动物研究发现及尼达尼布的作用机制,孕妇使用尼达尼布可能导致胎儿损伤。建议有生殖能力的女性在接受尼达尼布治疗时避免怀孕,并在治疗开始时、治疗期间和使用最后一剂尼达尼布后至少3个月内使用高效避孕药。
尼达尼布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特别是在肝功能受损或正在使用其他可能影响肝功能的药物时。因此,在使用尼达尼布前应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以便医生评估潜在的相互作用。
在使用尼达尼布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血压和其他相关指标,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不良反应。
尼达尼布的推荐剂量为每次150mg,每日两次,给药间隔大约为12小时。如有必要,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轻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推荐剂量为100mg,每日两次。如果患者不能耐受100mg剂量,应停止使用。
尼达尼布应饭前服用,吞下整个液体胶囊,不要咀嚼或压碎。如果错过剂量,应在下一个预定时间服用下一剂,不应弥补错过的剂量超过300mg/天。
尼达尼布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纤维化药物,其在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和其他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疗效。然而,使用尼达尼布时应注意其可能引起的副作用,特别是腹泻、肝功能异常、光敏感和出血倾向等。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尼达尼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效果,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