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 TAF)是一种新型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HIV感染。它在较低的剂量下即可达到与前一代药物替诺福韦酯相似的疗效,同时减少了对肾脏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的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
替诺福韦艾拉酚胺是一种核苷酸类似物逆转录酶抑制剂(NtRTI),通过模拟天然核苷酸的结构,干扰病毒DNA的合成过程。它在细胞内被磷酸化为活性代谢产物,即双磷酸替诺福韦,从而抑制病毒逆转录酶的活性,阻止病毒复制。与替诺福韦酯相比,替诺福韦艾拉酚胺具有更高的细胞膜穿透能力,能够在更低的剂量下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从而减少对肾脏等器官的毒副作用。
替诺福韦艾拉酚胺适用于治疗成人和青少年(年龄12岁及以上,体重至少为35公斤)的慢性乙型肝炎。此外,它也广泛用于HIV感染的治疗,特别是与其他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时,能够有效控制病毒载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的主要成分是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常见的剂型为片剂,规格为25毫克,每片药片为黄色,圆形,薄膜包裹,一面刻有“GSI”,另一面刻有“25”。市场上有多种品牌可供选择,包括原研药和仿制药,如美国迈兰(Mylan)版的原研药,价格约为28美元一盒;印度海德隆版的仿制药,价格约为25美元一盒;印度纳特科(Natco)版仿制药,价格约为28美元一盒。
替诺福韦艾拉酚胺上市后出现了肾功能损害病例,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近端肾小管病变(PRT)和范可尼综合征。因此,不推荐用于严重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肌酐清除率估计值为15至低于30毫升/分钟),或未接受慢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肌酐清除率估计值低于15毫升/分钟),或无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史且接受慢性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在开始使用替诺福韦艾拉酚胺之前或之后,以及在治疗期间,应根据临床需要评估所有患者的血清肌酐、估计肌酐清除率、尿糖和尿蛋白。对于慢性肾病患者,还应评估血清磷。
替诺福韦艾拉酚胺是P-糖蛋白(P-gp)和乳腺癌抵抗蛋白(BCRP)的底物。同时使用抑制P-gp和BCRP的药物可能会增加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的吸收和血浆浓度。诱导P-gp活性的药物共给药预计会减少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的吸收,导致其血浆浓度降低,从而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丧失,产生耐药性。此外,由于恩曲他滨和替诺福韦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和活跃小管分泌的结合由肾脏排出,与降低肾功能或竞争活跃小管分泌的药物合用可能会增加恩曲他滨、替诺福韦和其他肾脏消除药物的浓度,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对于老年人(65岁及以上),无需调整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的剂量。对于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肌酐清除率估计值大于15毫升/分钟)或正在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在进行血液透析当天,应在血液透析治疗完成后给予替诺福韦艾拉酚胺。对于未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尚无给药剂量推荐。对于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也无需调整剂量。然而,尚未确定替诺福韦艾拉酚胺在12岁以下或体重低于35公斤的儿童中的安全性和疗效。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