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布立酶(Rasburicase)是一种用于治疗肿瘤溶解综合征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的药物。这种药物通过迅速降低血浆尿酸水平,预防和治疗由肿瘤溶解综合征引发的并发症。本文将详细介绍拉布立酶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以及用药注意事项。
拉布立酶适用于儿童和成人白血病、淋巴瘤和恶性实体瘤患者的血浆尿酸水平的初始管理。这些患者正在接受抗癌治疗,预计会导致肿瘤溶解和随后的血浆尿酸升高。拉布立酶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因肿瘤溶解综合征引起的高尿酸血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拉布立酶的推荐剂量为0.2 mg/kg,每天静脉输注30分钟,最多持续5天。不建议给药超过5天或给药超过一个疗程。具体用法如下:
拉布立酶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显示,其在0.15-0.2mg/kg剂量范围内趋于增加。小儿和成人患者的平均终末半衰期相似,为15.7至22.5小时。平均分布体积在儿科患者中为110-127mL/kg,在成人患者中为75.8-138mL/kg。在给药的第1天至第5天,毛囊酶的最小积累(<1.3倍)。成人中,年龄、性别、基线肝酶和肌酐清除率对毛囊酶的药代动力学没有显著影响。
拉布立酶可引起严重和致命的过敏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虽然报告的过敏反应比例较低,但这些反应可能发生在治疗期间的任何时间,包括第一次给药。常见的过敏反应体征和症状包括支气管痉挛、胸痛和胸闷、呼吸困难、缺氧、低血压、休克和荨麻疹。对于任何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临床证据的患者,需立即并永久停用拉布立酶。
对于缺乏G6PD酶的患者,拉布立酶是禁忌使用的,因为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溶血性贫血。在使用拉布立酶之前,务必咨询医生,并遵循其指导和建议。特别是对于非洲或地中海血统的患者,应进行G6PD缺乏症筛查。
与抗癌治疗同时使用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包括呕吐、恶心、发热、外周水肿、焦虑、头痛、腹痛、便秘、腹泻、低磷血症、咽部疼痛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如果患者出现上述任何不良反应,应及时联系医生。
在孕妇中使用拉布立酶的有限数据不足以告知与药物相关的重大出生缺陷、流产或不良母婴结局的风险。因此,在给孕妇开拉布立酶的处方时,需权衡药物的益处和潜在风险。哺乳期妇女在使用拉布立酶治疗期间以及最后一次给药后2周内不建议母乳喂养。
拉布立酶在儿童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证实,但对于0至6个月的患者,数据不足,无法确定他们的反应是否与年龄较大的儿童不同。在老年人中,未观察到药代动力学、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总体差异。
冻干药品和用于重组的稀释液应保存在2°C-8°C(36°F-46°F)。不要冻结,避光。药品的有效期为24个月。
拉布立酶在体外不会代谢别嘌呤醇、阿糖胞苷、甲泼尼龙、甲氨蝶呤、6-巯基嘌呤、硫鸟嘌呤、依托泊苷、柔红霉素、环磷酰胺或长春新碱,预计这些药物在患者中不会产生基于代谢的药物相互作用。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拉布立酶这一重要的治疗药物。正确使用拉布立酶,不仅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肿瘤溶解综合征引起的高尿酸血症,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