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布立酶是一种尿酸氧化酶抑制剂,广泛用于急性痛风发作期和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催化尿酸分解为更易溶解的物质,从而减少尿酸盐在关节和其他组织中的沉积,减轻痛风症状和频率。本文将详细介绍拉布立酶的作用机制、适应症以及用药注意事项。
拉布立酶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催化尿酸分解为更易溶解的物质,如尿囊素。这一过程不仅降低了血尿酸水平,还减少了尿酸盐在关节和其他组织中的沉积,从而有效地缓解了痛风症状。具体来说,拉布立酶通过抑制尿酸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尿酸合成酶,阻止尿酸的生成,进一步降低体内尿酸水平。
拉布立酶主要用于治疗急性痛风发作和高尿酸血症。特别是在化疗引起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中,拉布立酶表现出显著的效果。2015年12月,拉布立酶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Zurampic;2016年2月,又获得欧盟批准上市。这些批准进一步证明了拉布立酶在高尿酸血症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拉布立酶不仅在急性痛风发作期表现出色,还能与别嘌呤醇或苯布曲明联合使用,显著提高降尿酸效果,减少痛风发作次数和关节损害。此外,拉布立酶在治疗具有高危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也显示出优异的效果,特别是化疗引起的急性高尿酸血症。
拉布立酶的推荐剂量为0.2 mg/kg,每天静脉输注30分钟,最多持续5天。不建议给药超过5天或给药超过一个疗程。在使用前,拉布立酶必须用纸盒内提供的稀释剂进行浓缩,具体步骤包括用1ml稀释液重新配制1.5 mg的拉布立酶,用5ml稀释液重新配制7.5 mg的拉布立酶。轻轻搅拌混合,避免摇晃或旋转。
拉布立酶在G6PD缺乏症患者中禁用,因为过氧化氢是尿酸转化为尿囊素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在开始使用拉布立酶后2-4天内,接受拉布立酶治疗的患者中<1%可能发生严重的溶血反应。因此,对G6PD缺乏症风险较高的患者,如非洲或地中海血统的患者,应在开始使用拉布立酶前进行筛查。
在临床研究中,接受拉布立酶治疗的患者出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比例小于1%,其中包括需要医疗支持措施干预的严重低氧血症病例。对于缺乏细胞色素b5还原酶或其他具有抗氧化活性的酶的患者,患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或溶血性贫血的风险可能增加。一旦确诊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应立即并永久停止拉布立酶给药,并制定适当的监测和支持措施。
拉布立酶可能导致血液、血浆或血清样品中的尿酸酶降解,导致虚假的低血浆尿酸测定读数。因此,必须遵循特殊的样品处理程序,以避免体外尿酸降解。在使用拉布立酶期间,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拉布立酶在治疗高尿酸血症和急性痛风发作中具有显著效果,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相关禁忌症和监测指标,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