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磺酸伊马替尼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尤其是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和胃肠道间质瘤(GIST)。本文将详细介绍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作用功效、用法用量、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该药物。
甲磺酸伊马替尼通过抑制 BCR-ABL 酪氨酸激酶,阻止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对于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Ph+CML)患者,甲磺酸伊马替尼在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均有显著疗效。此外,该药物还可以联合化疗治疗新诊断的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儿童患者。
甲磺酸伊马替尼能够抑制 PDGF 和 c-Kit 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有效治疗不能切除和/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成人患者。该药物还被用于 Kit(CD117)阳性 GIST 手术切除后具有明显复发风险的成人患者的辅助治疗。
甲磺酸伊马替尼还可用于治疗多种其他疾病,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和/或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CE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疾病(MDS/MPD)、侵袭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ASM)以及不能切除、复发的或发生转移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
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治疗应由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成人通常每日一次,每次 400mg 或 600mg,日服用量 800mg 即 400mg 剂量每天 2 次(早晚各一次)。儿童和青少年则根据体重和具体情况调整剂量。不能吞咽药片的患者,可以将药片分散于不含气体的水或苹果汁中,搅拌均匀后立即服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全血细胞减少、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食欲不振、失眠、头晕、味觉障碍、感觉异常、眼睑水肿、结膜炎、鼻衄、呼吸困难、腹胀、便秘、肝酶升高等。严重的副作用可能导致治疗中断,因此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肺部状况。
甲磺酸伊马替尼应储存在 30℃以下,避免暴露在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中。药物应置于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受潮。同时,药物应远离阳光直射,放置在避光的地方。原装容器应保持密封,避免污染和损坏。
甲磺酸伊马替尼与某些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例如,强 CYP3A4 诱导剂(如利福平、苯妥因、卡马西平、沙奎那韦、地塞米松、苯巴比妥等)可能会减少伊马替尼的总暴露量,而强 CYP3A4 抑制剂(如葡萄柚汁)可能导致伊马替尼暴露量显著增加。因此,患者在使用伊马替尼期间应避免与这些药物同服。
对于老年人,65 岁以上患者的水肿发生率更高,但总体安全性与年轻患者相似。对于肝损害患者,轻度和中度肝损害不影响药物暴露量,但重度肝损害患者需减少 25% 的剂量。对于肾损害患者,中度和重度肾损害患者需要降低剂量。
通过了解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作用功效、用法用量、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患者可以更安全有效地使用该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希望本文能为患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