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那格雷(Anagrelide)是由日本武田制药公司研发生产的一种用于治疗与血小板增多有关的各种病症的药物,1997年首次在美国获得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本文将详细介绍阿那格雷(Anagrelide)的适应症、用法用量、副作用等信息,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该药物。
阿那格雷(Anagrelide)的主要疗效是减少血小板的数量,从而降低血液中过多血小板的水平。该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生成,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适用于治疗继发于骨髓增生性肿瘤的血小板增多症。临床研究表明,阿那格雷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阿那格雷(Anagrelide)的推荐起始剂量为0.5mg,每日4次或1mg,每日2次。对于儿童,推荐起始剂量为每天0.5mg。患者应继续使用起始剂量至少一周,然后根据血小板反应逐渐减少剂量,将血小板计数维持在600,000/µL以下,最好在150,000/µL-400,000/µL之间。任何一周的剂量增量不应超过0.5mg/天,剂量不应超过10mg/天或单剂量2.5mg。大多数患者在每天1.5-3.0mg的剂量下会有足够的反应。
阿那格雷(Anagrelide)适用于治疗继发于骨髓增生性肿瘤的血小板增多症。这些肿瘤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阿那格雷能够有效减少血小板数量,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阿那格雷(Anagrelide)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需特别注意。CYP1A2诱导剂(如奥美拉唑)可以减少阿那格雷的暴露,患者可能需要调整剂量。CYP1A2抑制剂(如氟伏沙明、环丙沙星)可能会增加阿那格雷的暴露,需监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并相应调整剂量。阿那格雷还可能影响CYP1A2底物(如茶碱、氟伏沙明、昂丹司琼)的暴露,因此应谨慎使用。
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阿那格雷(Anagrelide)。在开始治疗之前,应评估轻度和中度肝损伤患者接受阿那格雷治疗的潜在风险和益处。在阿那格雷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应对肝功能进行定期评估,以监测肝功能变化。
阿那格雷(Anagrelide)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腹泻、心悸、水肿等。严重的副作用可能包括心脏问题,如QT间期延长,这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患者在使用阿那格雷期间,应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监测QT间期。如果出现严重副作用,应及时就医。
阿那格雷(Anagrelide)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的药物,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肝功能状况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通过合理的用药和监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