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立康唑(威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严重的真菌感染。本文将详细介绍伏立康唑的作用与功效、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该药物。
伏立康唑属于三唑类抗真菌药,主要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中重要的酶——14α-去甲基化酶,从而干扰真菌细胞膜的形成。这导致真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最终导致真菌细胞死亡。伏立康唑对多种真菌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包括念珠菌、曲霉菌和隐球菌等。
伏立康唑主要用于治疗侵袭性曲霉病、食管念珠菌病、不能耐受其他药物或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赛多孢菌和镰孢菌所致的严重真菌感染。此外,它还适用于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念珠菌血症、念珠菌属所致的播散性皮肤感染与腹部、肾脏、膀胱及伤口感染等。
临床研究表明,伏立康唑在治疗上述真菌感染方面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然而,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仍需密切监测肝功能、视觉功能和心脏功能,以防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伏立康唑的用法用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一般而言,成人患者体重≥40kg时,初始剂量为每次400mg,每日两次,维持剂量为每次200mg,每日两次。对于体重<40kg的成人和儿童患者,剂量需适当减少。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服用,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尽量避免使用伏立康唑,除非对母亲的益处显著大于对胎儿的潜在毒性。2岁以下儿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2~<12岁的儿童和轻体重青少年(12~14岁且体重<50kg)以及青少年(12~14岁且体重≥50kg;15~17岁者)的安全有效性已经确认,应严格遵照推荐剂量使用。老年人使用伏立康唑无需调整剂量。
伏立康唑能抑制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的活性,尤其是CYP3A4,因此与通过这些酶代谢的药物合用时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例如,伏立康唑与能延长QT间期的药物合用可能增加心脏问题的风险,与苯妥英合用时需密切监测苯妥英的浓度。此外,伏立康唑与依非韦伦合用时,伏立康唑的剂量应每12小时增加400mg,而依非韦伦的剂量应每24小时减少300mg。
伏立康唑应储存在室温下,避免暴露在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中。药物应密封保存,放置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受潮。同时,应远离阳光直射,选择避光的地方存放或使用不透明的容器保护药物免受光的影响。
在使用伏立康唑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此外,还需监测视觉功能、心脏功能和肾功能。如果出现严重的肝功能异常、视觉障碍、心脏问题或肾功能损害,应及时就医。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