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立康唑是一种广谱的三唑类抗真菌药,主要用于治疗侵袭性曲霉病和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严重侵袭性感染。本文将详细介绍伏立康唑的上市时间、价格表,以及一些用药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这一药物。
伏立康唑上市时间和价格表
上市时间
伏立康唑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发,于2002年5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随后,该药物迅速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包括中国。在中国,伏立康唑于2004年正式上市,并逐渐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伏立康唑在中国上市以来,经过多次临床试验和实践验证,证明了其在治疗严重真菌感染方面的有效性。因此,它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之一。
价格表
伏立康唑的价格因品牌、规格和产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市场上主要品牌的伏立康唑价格表:
- 进口伏立康唑片:每盒10片,每片0.2g,价格在3500$至4000$之间。
- 美国辉瑞:规格为200mg*30粒,价格约为2037$一盒。
- 印度NATCO:规格为200mg*20片,价格约为270$一盒。
- 国产伏立康唑片:
- 50mg*2片,价格在60$至70$左右。
- 50mg*4片,价格在100$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价格仅供参考,实际价格可能因地区、销售渠道和市场供需情况有所不同。建议患者在购买时咨询当地的医院或药店,获取最新的价格信息。
伏立康唑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
适应症
伏立康唑主要用于治疗以下几种疾病:
- 侵袭性曲霉病:包括肺曲霉病、脑曲霉病等。
- 食管念珠菌病:由念珠菌引起的食管感染。
- 不能耐受其他药物或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赛多孢菌和镰孢霉所致的严重真菌感染。
- 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念珠菌血症。
- 念珠菌属所致播散性皮肤感染与腹部、肾脏、膀胱及伤口感染等。
伏立康唑在治疗这些疾病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成为临床医生的首选药物之一。
用法用量
伏立康唑的用法用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以下是常见的用法用量指导:
口服给药
对于体重≥40kg的患者:
- 负荷剂量(第1个24小时):每12小时1次,每次400mg。
- 维持剂量(开始用药24小时后):每12小时1次,每次200mg。
对于体重<40kg的患者:
- 负荷剂量(第1个24小时):每12小时1次,每次200mg。
- 维持剂量(开始用药24小时后):每12小时1次,每次100mg。
静脉滴注
对于所有患者:
- 负荷剂量(第1个24小时):每12小时1次,每次6mg/kg。
- 维持剂量(开始用药24小时以后):
- 念珠菌感染:每12小时1次,每次3mg/kg。
- 曲霉、赛多孢菌、镰孢霉感染:每12小时1次,每次4mg/kg。
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可以互换,且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可以进行序贯疗法,此时口服给药无需给予负荷剂量,因为前静脉滴注已经使伏立康唑血药浓度达稳态。
用药注意事项
特殊人群用药
在使用伏立康唑时,需要特别关注以下特殊人群:
-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目前尚无足够的研究数据来评估伏立康唑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安全性,因此,除非必要,否则不建议在孕期和哺乳期使用该药物。
- 儿童和青少年:伏立康唑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完全确定,因此在使用时需谨慎。
-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监测药物浓度。
在使用伏立康唑前,建议患者详细咨询医生,了解自身是否适合使用该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
伏立康唑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使用时需注意:
- 与延长QTc间期药物的相互作用:伏立康唑与能延长QT间期的药物一同使用可能会增加心脏问题发生的风险。
- 与CYP3A4代谢药物的相互作用:伏立康唑能够抑制CYP3A4酶的活性,与通过CYP3A4代谢的药物(如抗组胺药、奎尼丁、西沙比利、匹莫齐特和伊伐布雷定等)合用时,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药物效果和副作用发生改变。
因此,在使用伏立康唑期间,应避免与上述药物同时使用,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必要的剂量调整。
贮存方法
为了保证伏立康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正确的贮存方法非常重要:
- 温度控制:伏立康唑应储存于室温下,避免将药物暴露在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中,冷冻可能导致药物的结构和药效发生变化,影响其治疗效果。
- 防潮防湿:选择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存放伏立康唑,防止药物受潮,湿度的变化也可能对伏立康唑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储存时,要尽量避免在潮湿和干燥的环境中切换,保持产品的质量。
- 避光保存:伏立康唑应远离阳光直射,光照可能会对药物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可以选择一个避光的地方存放药物,或使用不透明的容器保护药物免受光的影响。
正确存储伏立康唑可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避免因存储不当导致的药物失效或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