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达尼布(Nintedanib)OFEV 是一种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靶向药物,由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研发。该药物在美国于2014年10月15日获得FDA批准,随后于2017年9月在中国获批上市,并于2020年3月1日纳入中国医保目录。本文将详细介绍尼达尼布在国内的上市情况及其价格。
尼达尼布(Nintedanib)OFEV 在2017年9月正式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这一批准基于多项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尼达尼布能够显著延缓IPF的疾病进展,减少急性加重的风险。此外,尼达尼布还被纳入2020年3月1日的中国医保目录,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患者可以通过医院、药房或正规的医疗服务机构获得尼达尼布。在购买时,患者应注意药品的生产日期和批号,避免购买假药或劣药。正规渠道的药品通常会有详细的包装说明和合格证明,患者可以通过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或联系生产厂家进行真伪验证。
尼达尼布在国内的定价因地区和销售渠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根据最新市场信息,尼达尼布的零售价格约为每盒150mg规格的软胶囊3000元人民币,折合美元约为420美元。需要注意的是,纳入医保后,患者实际支付的费用会大幅降低,具体报销比例和金额需咨询当地医保部门。
尼达尼布的推荐剂量为每次150mg,每日两次,给药间隔大约为12小时。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不要自行调整剂量。如果出现漏服,应在下一计划服药时间继续服用推荐剂量,不应补服漏服的剂量。不应超过每日最大剂量300mg。
在使用尼达尼布治疗期间,患者需定期检查肝功能,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如果肝功能异常,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降低剂量或暂停用药。肝酶升高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中断治疗,直到肝功能恢复正常。
尼达尼布在儿童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因此不建议在儿童中使用。老年人(≥65岁)的用药剂量无需调整,但≥75岁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降低剂量来管理不良反应。轻度肝损伤(Child-Pugh A级)的患者应慎用,中度(Child-Pugh B级)和重度(Child-Pugh C级)肝损伤患者不建议使用。
尼达尼布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腹痛、呕吐、肝酶升高、食欲下降、头痛、体重下降和高血压。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腹泻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症状,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轻度至中度,可以通过使用止泻药物(如洛哌丁胺)进行控制。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考虑减少剂量或暂停用药。
基于动物研究发现,尼达尼布可能对胎儿造成损伤。因此,建议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在接受尼达尼布治疗期间避免怀孕,并在治疗开始时、治疗期间和使用最后一剂尼达尼布后至少3个月内使用高效避孕药。尼达尼布是否会通过乳汁分泌尚不明确,因此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
尼达尼布可能增加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尤其是在心血管风险较高的患者中。因此,医生在使用尼达尼布治疗时应谨慎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状况。如果患者出现急性心肌缺血的迹象或症状,应考虑中断治疗。
尼达尼布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尤其是对于已知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在使用尼达尼布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如果出现严重出血事件,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