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舒替尼(Bosutinib),又称为依尼舒,是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发的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针对Ph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2012年9月,该药物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用于治疗慢性期、加速期或急变期的Ph+ CML患者,特别是那些对其他治疗方案产生耐药性或不耐受的患者。本文将详细介绍博舒替尼的功效和用药注意事项。
博舒替尼主要用于治疗首次诊断的Ph+ CML患者,以及在接受过治疗后已经产生耐药性的慢性、急性或爆发性Ph+ CML患者。Ph+ CML是一种血液和骨髓疾病,多数患者体内存在费城染色体,这种染色体异常导致酪氨酸激酶活性增强,进而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博舒替尼是一种强效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BCR-ABL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阻断癌细胞的信号传导途径,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这种机制使得博舒替尼能够有效地控制CML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博舒替尼在治疗Ph+ CML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对于初诊患者,博舒替尼可以迅速降低白血病细胞的比例,提高完全血液学缓解率和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对于耐药或不耐受的患者,博舒替尼同样显示出良好的疗效,能够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博舒替尼不仅在治疗效果上表现出色,其安全性也得到了广泛认可。虽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等,但这些症状大多可以通过调整剂量或对症治疗得到有效控制。
博舒替尼的推荐初始剂量为每天一次,每次500毫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耐受性进行个体化调整。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为了减少胃肠道不适,建议在饭后服用。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恶心、呕吐、腹痛)和血液系统症状(如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轻微的不良反应可以通过对症治疗缓解,如使用止泻药或补铁剂。
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博舒替尼的安全性尚未完全明确,因此这类患者应避免使用。肝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老年人因代谢能力下降,可能需要适当减少剂量。
博舒替尼的使用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