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格替尼(Brigatinib)是一种第二代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药(ALK-TKI),主要用于治疗ALK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2022年3月,布格替尼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单药适用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作为一种创新药物,布格替尼不仅在疗效上表现出色,还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布格替尼的主要功效在于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肿瘤的大小。根据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布格替尼对ALK阳性、克唑替尼耐药的NSCLC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它不仅能有效抑制ALK的L1196M突变,还能抑制EGFR的T790M突变,从而发挥双重抑制作用。这种双重抑制机制使得布格替尼在治疗ALK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方面表现出色。
布格替尼在治疗ALK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时,特别是对脑转移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脑转移是肺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布格替尼能够穿透血脑屏障,有效抑制脑部肿瘤的生长,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
布格替尼的临床试验数据表明,该药物在一线治疗ALK阳性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现出了优异的效果。一项名为ALTA-1L的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布格替尼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明显优于克唑替尼组。具体而言,布格替尼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了24个月,而克唑替尼组仅为11个月。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布格替尼在肺癌治疗领域的优势。
使用布格替尼时,应密切监测新的呼吸道症状或恶化的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等,尤其是在开始治疗的第一周。这些症状可能是间质性肺病(ILD)或非感染性肺炎的表现。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暂停服用布格替尼,并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如果确诊为1级或2级间质性肺病(ILD)/非感染性肺炎,在恢复至基线后可根据医生建议调整剂量或停药。对于3级或4级间质性肺病(ILD)/非感染性肺炎,应永久停用布格替尼。
布格替尼可能会导致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感染性肺炎、肺栓塞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其中,感染性肺炎和脑血管意外是最常见的致死性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布格替尼期间,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潜在的风险。如有任何不适,应及时联系医生。
布格替尼与其他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特别是与CYP3A抑制剂和诱导剂合用时需特别谨慎。与强效或中效CYP3A抑制剂合用会增加布格替尼的血浆浓度,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与强效或中效CYP3A诱导剂合用则会降低布格替尼的血浆浓度,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因此,患者在使用布格替尼期间应避免与这些药物同时使用。如果无法避免合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
为了保证布格替尼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正确的储存方法至关重要。布格替尼应在原包装中于不超过30°C的环境下保存,避免将其暴露在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中。此外,应选择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存放布格替尼,防止药物受潮。储存时应避免在潮湿和干燥的环境中频繁切换,以保持产品的质量。同时,布格替尼应远离阳光直射,以防光照对其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