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巯嘌呤片(巯基嘌呤)作为一种重要的抗肿瘤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并降低潜在风险,正确使用该药物非常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巯嘌呤片的用法用量及其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巯嘌呤片在成人中的用法用量因疾病类型而异。对于绒毛膜上皮癌,成人常用量为每日6mg-6.5mg/kg,分两次口服,以10日为一个疗程,疗程间歇为3-4周。在治疗白血病时,初始剂量为每日2.5mg/kg或80-100mg/m²,一日1次或分次服用。一般情况下,用药后2-4周可见显效。如果用药4周后仍未见临床改善及白细胞数下降,可在仔细观察下逐渐加量至每日5mg/kg。
对于维持治疗,剂量调整为每日1.5mg-2.5mg/kg或50mg-100mg/m²,一日1次或分次口服。
儿童使用巯嘌呤片时,剂量需要适当调整。儿童常用量为每日1.5mg-2.5mg/kg或50mg/m²,一日1次或分次口服。由于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其反应和副作用。
老年患者在使用巯嘌呤片时需特别注意。由于老年患者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建议加强支持疗法,并严密观察症状、体征及周围血管等的动态变化。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禁用巯嘌呤片,因为该药物有增加胎儿死亡及先天性畸形的危险。老年人使用时需特别谨慎,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巯嘌呤片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时会产生相互作用,增加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例如,与别嘌呤同时服用时,后者会抑制巯嘌呤的代谢,明显增加巯嘌呤的效能与毒性。此外,与其他对肝细胞有毒性的药物同时服用时,会增加对肝细胞的毒性。与其他对骨髓有抑制的抗肿瘤药物或放射治疗合并应用时,会增强巯嘌呤的效应,因此必须考虑调节剂量与疗程。
患者在使用巯嘌呤片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肺部状况,以防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肝脏损害(胆汁郁积出现黄疸)、高尿酸血症(多见于白血病治疗初期,严重的可发生尿酸性肾病)、消化系统反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口腔炎、腹泻)以及间质性肺炎及肺纤维化(少见)。
巯嘌呤片应遮光、密闭保存,放置于干燥处。药品的有效期为36个月。患者在使用前应检查药品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药物。
总之,正确使用巯嘌呤片对于确保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至关重要。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