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那曲唑是一种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的药物。它属于选择性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芳香化酶活性,减少体内雌激素的生成,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本文将详细介绍阿那曲唑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其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阿那曲唑是一种强效的选择性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它通过抑制芳香化酶活性,阻止绝经后患者肾上腺中生成的雄烯二酮转化为雌酮,从而显著降低血浆中的雌激素水平。这一机制有助于抑制乳腺肿瘤的生长,特别是在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效果尤为显著。
阿那曲唑主要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它也被用于绝经后妇女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此外,对于那些对其他激素疗法(如他莫昔芬)无效或不耐受的患者,阿那曲唑也是一个重要的替代选择。在某些情况下,阿那曲唑还可以用于治疗男性女性型乳房。
阿那曲唑口服吸收较快,血浆最大浓度通常在服药后2小时内达到(禁食条件下)。该药物清除较慢,血浆清除半衰期为40-50小时。食物轻度影响吸收速度,但不影响吸收程度。阿那曲唑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仅为40%,这意味着在药物过量的情况下,透析可以奏效。在绝经后妇女中,年龄对药代动力学没有显著影响,但在儿童中尚未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
成人(包括老年人)的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1片(1mg)。儿童不推荐使用阿那曲唑。对于轻度至中度肾功能损害和轻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如果患者漏用了药物,应尽快补用,但如果接近下一次用药时间,则应跳过此次漏用的剂量,直接于下一次用药时间使用,切勿一次使用两倍剂量。
阿那曲唑的常见副作用包括皮肤潮红、阴道干涩、头发油脂过度分泌、胃肠功能紊乱(如厌食、恶心、呕吐和腹泻)、乏力、忧郁、头痛或皮疹等。这些副作用通常为轻度或中度,容易为患者所耐受。在少数患者中,可能出现子宫出血现象,尤其是在从其他激素疗法改为阿那曲唑治疗的前几周。如果出血持续,需进行进一步的评价。晚期乳腺癌患者中,有报道称使用阿那曲唑可能导致肝功能改变,如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但这些患者中许多人都已有肝脏或骨转移。
阿那曲唑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少。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本品与其他临床常用药物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互作用。与双膦酸盐药物没有临床显著相互作用。然而,含有雌激素的疗法可能降低阿那曲唑的药理作用,因此不宜与阿那曲唑合用。同样,他莫昔芬也可能降低阿那曲唑的药理作用,故不应与阿那曲唑合用。
阿那曲唑禁用于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尚未在儿童中确定阿那曲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不推荐用于儿童。对于轻度至中度肾功能损害和轻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心血管不良反应,尤其是QTc间期延长。在开始治疗之前,应评估轻度和中度肝损伤患者接受阿那曲唑治疗的潜在风险和益处。
阿那曲唑药物过量无专门解救药,治疗只能对症处理。在处理药物过量时应考虑到同时应用多种药物的可能性。若患者清醒,则可以进行催吐。由于阿那曲唑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透析可以奏效。应给予一般的支持性监护,包括密切观察患者并监测其生命体征。
阿那曲唑已在中国上市,并已进入中国医保,市面上目前没有仿制药。患者可以通过医院、药房购买该药,如遇药物紧缺,可通过正规的医疗服务机构进行购买。购买时应注意甄别药品真伪,注意生产日期,避免买到假药劣药。阿那曲唑应在原包装中密封保存,有效期为24个月。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