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立康唑(Voriconazole)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属于三唑类化合物,主要用于治疗多种严重的真菌感染。伏立康唑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合成,从而破坏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达到杀菌或抑菌的效果。本文将详细介绍伏立康唑的作用与功效、用法用量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伏立康唑对多种真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尤其是对念珠菌、曲霉菌和赛多孢菌等常见真菌感染有显著疗效。它能够有效治疗侵袭性曲霉病、食管念珠菌病、念珠菌血症以及由其他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伏立康唑通过干扰真菌细胞膜的合成,降低其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伏立康唑主要用于治疗以下几种情况:
伏立康唑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多种复杂和严重的真菌感染。
成人患者使用伏立康唑的剂量通常根据体重来计算。体重≥40kg的患者,初始负荷剂量为每次6mg/kg,每12小时一次,连用两剂。维持剂量为每次4mg/kg,每12小时一次。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耐受性进行剂量调整。
对于2岁及以上儿童患者,伏立康唑的用法用量也需要根据体重来调整。体重2~<12岁的儿童和轻体重青少年(12~14岁且体重<50kg),以及青少年(12~14岁且体重≥50kg;15~17岁者),初始负荷剂量为每次9mg/kg,每12小时一次,连用两剂。维持剂量为每次8mg/kg,每12小时一次。对于吸收不良和体重特别低的2岁~<12岁儿童患者,建议静脉应用伏立康唑。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谨慎使用伏立康唑。目前尚无足够数据来评价伏立康唑在孕妇中使用的安全性,因此不宜用于孕妇,除非对母亲的益处显著大于对胎儿的潜在毒性。伏立康唑是否通过乳汁分泌尚无明确数据,因此在使用伏立康唑时必须停止哺乳。老年人使用伏立康唑时无需调整剂量,但应密切监测肝功能。
患者在接受伏立康唑治疗时必须仔细监测肝功能。治疗开始时应进行肝功能实验室检查,特别是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并在治疗的第一个月内至少每周检查一次。治疗时间应尽可能短,但如果需要继续治疗,肝功能检查频率可以降至每月一次。如果肝功能指标显著升高,应考虑停药。
重症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时可能发生急性肾衰竭,尤其是在同时使用具有肾毒性的药物或合并其他导致肾功能减退的疾病时。因此,应用伏立康唑时需要监测肾功能,包括血肌酐值的测定。
伏立康唑可能引起视觉不良反应,包括视物模糊、视神经炎和视神经乳头水肿。疗程超过28天时,应对视觉功能进行监测,包括视敏度、视野和色觉的检查。如果出现持续的视觉障碍,应考虑停药。
伏立康唑与QTc间期延长有关,少数患者可能因此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在伴有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患者中需慎用伏立康唑,例如先天性或获得性QTc间期延长、心肌病、窦性心动过缓等。使用伏立康唑前或治疗期间应监测血电解质,纠正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和低钙血症等电解质紊乱。
伏立康唑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且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室温下储存,避免暴露在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中。药物应放在原装容器中,密封保存,定期检查包装的完整性,如有损坏应及时联系医生或药剂师。
伏立康唑能抑制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的活性,与其他通过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代谢的药物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例如,伏立康唑与奎尼丁、西沙比利、匹莫齐特等药物合用时,可能会增加心脏问题的风险。与美沙酮、阿芬太尼等药物合用时,应密切监测这些药物的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
儿童和成人在使用伏立康唑时,应采取严格的光保护措施,尤其是儿童患者。伏立康唑可能引起光毒性反应,导致皮肤损伤甚至发展为鳞状细胞癌。患者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使用防晒霜,并穿戴防护衣物。出现光老化损伤的儿童,建议进行皮肤病学随访。
患者在使用伏立康唑期间应定期进行随访,监测肝功能、肾功能、视觉功能和心电图等指标。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伏立康唑作为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在治疗多种真菌感染方面表现出色,但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监测各项生理指标,避免药物相互作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