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吡非尼酮(Pirfenidone),一种用于治疗轻、中度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药物,自2016年在中国获批上市以来,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2019年,吡非尼酮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可及性和经济负担能力。截至2024年,吡非尼酮在国内市场上仍然有售,患者可以通过医院、药房或正规医疗服务机构购买。本文将详细介绍吡非尼酮的上市情况、购买渠道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吡非尼酮由美国Marnac公司研发,2008年10月16日获日本PMDA批准。随后,该药物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获批。2016年,吡非尼酮在中国正式获批上市,为中国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2019年,吡非尼酮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吡非尼酮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后,患者在购买该药时可以享受医保报销。具体报销比例和条件可能因地区而异,建议患者在购买前咨询当地医保部门或医院药房。此外,市面上有多款吡非尼酮的仿制药,这些仿制药同样被纳入医保,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品。
患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购买吡非尼酮,包括医院药房、零售药店以及正规的网上医疗服务机构。在购买时,务必注意药品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避免购买到假药或过期药品。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该药,确保用药安全和疗效。
吡非尼酮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特发性肺纤维化(IPF)。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肺部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吡非尼酮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进程,减缓疾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吡非尼酮的初始用量为每次200mg,每日3次。患者应在餐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不适和其他副作用的发生。希望能在两周的时间内,通过每次增加200mg剂量,最后将用量维持在每次600mg(每日1800mg)。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如出现明显的胃肠道症状、皮肤反应、肝功能异常或体重下降等现象,应及时调整治量或停药。
在调整剂量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对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可以暂时减少剂量或暂停用药,待症状缓解后再逐步增加剂量。建议患者在用药期间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吡非尼酮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用药注意事项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吡非尼酮,因其对胎儿和新生儿的风险尚不明确。此外,吡非尼酮可能引起嗜睡、头晕等副作用,患者在服药期间应避免驾车或操作危险机械。
在使用吡非尼酮期间,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肺部状况,防范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病毒和细菌,减少感染的风险。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吡非尼酮主要通过CYP1A2代谢,与其他CYP同工酶(如CYP2C9、2C19、2D6和2E1)也有少量贡献。因此,患者在使用吡非尼酮时应避免与CYP1A2抑制剂(如氟伏沙明、依诺沙星)和诱导剂(如利福平、圣约翰草)同时使用,以免影响药效。如需联用其他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吡非尼酮应存放在原装容器中,密封保存,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或转移。药物应放置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阳光直射和极端温度。建议患者定期检查药物包装的完整性,如有损坏应及时联系医生或药剂师。
总的来说,吡非尼酮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轻、中度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药物,患者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医嘱和说明书进行,注意用药安全和日常护理,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