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曲泊帕(Mulpleta)作为一种新的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的成年患者。在中国,该药物由亿腾医药引进,并于2023年6月29日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本文将详细介绍芦曲泊帕在国内的上市情况及其用药注意事项。
芦曲泊帕(Mulpleta)最早由日本盐野义公司研发,并于2015年在日本上市。随后,该药物在2018年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在中国,亿腾医药于2019年6月与盐野义达成合作,获得了芦曲泊帕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地区的独家授权引进许可。经过多年的努力,2023年6月29日,芦曲泊帕终于获得NMPA的批准,正式在中国上市。
芦曲泊帕的主要适应症是计划接受手术(包括诊断性操作)的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的成年患者。该药物通过激活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来促进血小板的生成,显著提高血小板计数,从而降低手术风险。用药方法为口服,一次3毫克,每日一次,连续用药7天。建议在手术前8-14天开始服用,最后一次服药后2-8天进行手术。如果漏服一次,应尽快补服,并在次日继续按原计划服药。
芦曲泊帕在国内的价格约为1736美元一盒,每盒包含3毫克×7片。该药物已进入中国医保目录,患者可以通过正规的医疗服务机构购买。患者在购买时应注意药品的真伪和生产日期,避免购买到假药或劣药。
芦曲泊帕是一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与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并发症有关。在临床试验中,接受芦曲泊帕治疗的患者中有1%报告了门静脉血栓形成,但这些血栓形成与血小板计数的显著升高并无关联。因此,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评估患者是否有血栓栓塞的风险因素,如遗传性血栓前状态(凝血因子V、凝血酶原20210A、抗凝血酶缺乏,或蛋白C/S缺陷)。如果患者的潜在受益大于潜在风险,方可使用该药物。
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芦曲泊帕时应谨慎考虑其对胎儿和婴儿的潜在风险。目前尚无充分的人类数据来评估妊娠期间使用该药物的安全性。在动物生殖研究中,妊娠大鼠经口给予芦曲泊帕,可见发育的不良影响。因此,妊娠女性应谨慎使用,并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用药。哺乳期妇女在服用芦曲泊帕期间以及最后一次用药后至少28天内不建议哺乳,应将乳汁吸出并丢弃,以减少婴儿的药物暴露。
在临床试验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受试者人数较少,因此无法明确老年患者与年轻患者的反应是否存在差异。然而,现有的临床经验并未发现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之间的显著差异。医生在为老年患者开具芦曲泊帕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血栓形成风险,必要时调整用药剂量。
芦曲泊帕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头痛,发生率约为3%。患者在治疗开始前以及术前两天内应监测血小板计数,以确保药物效果和安全性。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联系医生。
目前尚无确切的药物相互作用数据,但患者在使用芦曲泊帕时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特别是抗凝血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以避免潜在的相互作用。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