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舒替尼(Bosutinib),又称依尼舒,是一种重要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Ph+ CML)。这种药物通过抑制Bcr-Abl和Src激酶,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博舒替尼自2012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以来,已经成为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重要选择之一。
博舒替尼(Bosutinib)是一种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针对Bcr-Abl和Src家族激酶。Bcr-Abl激酶是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Ph+ CML)的关键驱动因素,而Src家族激酶则参与多种细胞信号传导途径。通过抑制这些激酶,博舒替尼能够有效阻止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博舒替尼(Bosutinib)适用于治疗以下几种情况:
博舒替尼(Bosutinib)的推荐剂量如下:
患者应整片吞下药片,不要切割、压碎、打碎或咀嚼药片。如果错过剂量超过12小时,患者应跳过该剂量,在第二天服用常规剂量即可。
博舒替尼(Bosutinib)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胃肠道毒性,包括腹泻、恶心、呕吐和腹痛。建议患者使用标准护理监测和管理这些症状,如使用止泻药、止吐药和补液。如果症状严重,必要时应减少剂量或停用博舒替尼。
博舒替尼(Bosutinib)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治疗的第一个月每周检查一次全血细胞计数,之后每月检查一次,或者根据临床需要随时检查。如果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必要时应停用、减量或停用博舒替尼。
博舒替尼(Bosutinib)可引起血清转氨酶(ALT和AST)升高。治疗的前3个月和临床指征时每月进行肝酶检测。对于转氨酶升高的患者,应更频繁地监测肝酶。必要时停用、减量或停用博舒替尼。
博舒替尼(Bosutinib)可引起心血管毒性,包括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障碍和心脏缺血事件。与新诊断的CML患者相比,先前接受过治疗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事件的频率更高,并且在年龄较大或有危险因素(如既往心力衰竭病史)的患者中更常见。建议定期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必要时中断、减少剂量或停用博舒替尼。
博舒替尼(Bosutinib)患者可能出现液体潴留,表现为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肺水肿和/或周围水肿。使用护理标准监测和管理这些症状。必要时中断、减少剂量或停用博舒替尼。
避免与博舒替尼同时使用强CYP3A诱导剂,如利福平、利福喷丁、苯妥英、卡马西平、巴比妥、圣约翰草等。博舒替尼是CYP3A底物,与强效CYP3A诱导剂合用会降低博舒替尼的Cmax和AUC,可能降低其疗效。作为PPI的替代品,建议使用短效抗酸剂或H2阻滞剂,并与博舒替尼分开给药2小时以上。
通过合理使用博舒替尼(Bosutinib)并注意上述注意事项,患者可以更安全地接受治疗,有效控制病情。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疗专业人员。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