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lafibranor是一种具有潜在首创性的口服双重过氧化物酶体激活受体(PPAR)α/δ激动剂,目前被用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相关研究。Elafibranor由益普生公司开发,并于2024年获得欧盟委员会的有条件批准,用于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本文将详细介绍Elafibranor的作用机制、临床效果及其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
Elafibranor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从而发挥其治疗作用。这两种受体在调节脂质代谢、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具体而言,PPAR-α主要负责调节脂质代谢,而PPAR-δ则参与能量代谢和抗炎反应。Elafibranor的EC50值分别为45 nM和175 nM,表明它对这两种受体具有高亲和力。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Elafibranor在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效果。一项为期78周的临床试验招募了161名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Elafibranor 80mg每日一次或安慰剂治疗。结果显示,Elafibranor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显著下降,表明疾病进展得到有效减缓。此外,对于熊去氧胆酸应答不足的患者,联合使用Elafibranor和熊去氧胆酸也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研究中,Elafibranor同样表现出积极的治疗效果。一项针对糖尿病db/db小鼠的研究发现,Elafibranor治疗可显著改善血糖控制和血脂水平。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探索Elafibranor在NASH治疗中的潜力提供了重要依据。
随着Elafibranor在PBC和NASH治疗中的成功,研究人员对其在其他代谢性疾病中的应用充满期待。未来的临床试验将进一步验证Elafibranor在不同疾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在使用Elafibranor时,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严格按照推荐剂量服用。Elafibranor的常用剂量为80mg每日一次。如果患者对药物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此外,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以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虽然Elafibranor在多数患者中耐受良好,但仍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如恶心、腹泻、疲劳等。如果这些副作用较为轻微,通常不需要停药,但应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若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黄疸、肝功能异常等,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就医。
除了合理用药外,患者还应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建议患者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同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改善肠道健康和血脂水平。适量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提高整体健康状况。
在心理方面,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以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负担。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