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ntedanib(尼达尼布)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SSc-ILD)以及慢性纤维性间质性肺疾病。本文将详细介绍Nintedanib的使用指南,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该药物。
Nintedanib被批准用于以下几种疾病的治疗:
推荐剂量为每次150 mg,每日2次(早晚间隔约12小时),餐时或餐后整粒吞服。如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如腹泻、肝功能异常,可以暂时停药或减量至100 mg,每日2次。
对Nintedanib或本品任一成分过敏者禁用。孕妇禁用,因为该药物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哺乳期妇女在使用Nintedanib时应权衡风险。
在开始使用Nintedanib治疗之前,以及治疗的前三个月,应定期检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胆红素。之后应定期进行或根据临床指征进行肝功能检查。如果患者报告了可能表明肝损伤的症状,如疲劳、厌食、右上腹部不适、尿黑或黄疸,应立即进行肝脏检查。肝酶升高可能需要调整Nintedanib剂量或中断用药。
Nintedanib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在上市后期间,观察到该药物会导致非严重和严重出血事件,其中一些是致命风险。因此,只有在预期益处超过潜在风险的情况下,才在已知出血风险的患者中使用Nintedanib。
最常见的胃肠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和呕吐。大多数患者出现轻度至中度腹泻,发生在治疗的前3个月内。出现腹泻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用药剂量或中断治疗。在首次出现腹泻症状时,使用止泻药物(如洛哌丁胺)进行治疗。如果腹泻持续,则考虑减少用药剂量或中断治疗。对于经过适当支持治疗(包括抗呕吐治疗)后仍持续出现恶心或呕吐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减少剂量或中断治疗。
使用Nintedanib治疗心血管风险较高的患者(包括已知的冠状动脉疾病)时要谨慎。对于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迹象或症状的患者,应考虑中断治疗。
轻度至中度肾功能损害者无需调整剂量,严重者慎用。如果患者的肌酐清除率(CrCl)低于30 mL/min或处于终末期肾病(ESRD)阶段,应避免使用Nintedanib。
基于动物研究发现及Nintedanib的作用机制,孕妇使用该药物可能导致胎儿损伤。建议有生殖能力的女性在接受Nintedanib治疗时避免怀孕,并在治疗开始时、治疗期间和使用最后一剂Nintedanib后至少3个月内使用高效避孕药。口服激素避孕药的功效可能会因呕吐和/或腹泻或其他药物吸收减少的情况而受到影响,建议服用口服激素避孕药的女性在遇到这些情况时使用其他高效的避孕方法。
Nintedanib与P-gp抑制剂(如酮康唑、红霉素)合用可能会导致血药浓度升高。与P-gp诱导剂(如利福平)合用可能会降低Nintedanib的血药浓度。因此,在使用Nintedanib时,应避免与这些药物同时使用,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
通过以上详细的使用指南,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使用Nintedanib,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