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沙康唑肠溶片(诺科飞)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和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它主要针对因重度免疫缺陷而导致侵袭性曲霉菌和念珠菌感染风险增加的患者,如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患者或化疗导致长时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本文将详细介绍泊沙康唑肠溶片的作用功效、用法用量以及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作用功效
泊沙康唑肠溶片(诺科飞)是一种三唑类抗真菌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来发挥其抗真菌作用。它对多种真菌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尤其对曲霉菌和念珠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适应症
泊沙康唑肠溶片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 治疗侵袭性曲霉病:泊沙康唑肠溶片用于成人患者的侵袭性曲霉病。
- 预防侵袭性曲霉菌和念珠菌感染:适用于13岁及以上因重度免疫缺陷而导致侵袭性曲霉菌和念珠菌感染风险增加的患者,例如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患者或化疗导致长时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
药代动力学
健康志愿者口服给予泊沙康唑肠溶片时,吸收中位数 Tmax 为 4-5 小时。300mg 剂量(每日 1 次,第 1 天负荷剂量每日两次)时,到第 6 天达到稳态血浆浓度。在禁食情况下,口服肠溶片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大约为 54%。
在使用泊沙康唑肠溶片时,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注意用法用量,避免与其他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同服。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肺部状况,防范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
用药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泊沙康唑肠溶片对于保证治疗效果和避免不良反应至关重要。以下是使用该药物时的一些重要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
泊沙康唑肠溶片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泊沙康唑可能导致通过 CYP3A4 代谢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硝苯地平、尼卡地平等)的血浆浓度升高。在联合治疗期间,建议频繁监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相关的不良反应和毒性,可能需要降低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剂量。
- 地高辛:在接受地高辛与泊沙康唑联合治疗的患者中,报告地高辛血浆浓度升高。因此在联合治疗期间,建议对地高辛的血浆浓度进行监测。
- 神经钙蛋白抑制剂:泊沙康唑肠溶片与环孢菌素或他克莫司联合用药可导致这些神经钙蛋白抑制剂的全血浓度谷值升高。临床疗效研究中,对环孢菌素或他克莫司浓度升高患者已有肾毒性和脑白质病(包括死亡病例)报告。在泊沙康唑治疗期间和停止治疗后应该频繁监测环孢菌素或他克莫司的全血浓度谷值,并且依据此调整环孢菌素或他克莫司的剂量。
特殊人群用药
在特定人群中使用泊沙康唑肠溶片时,需谨慎考虑以下几点:
- 肝功能不全患者:在轻度至重度肝功能不全(Child-Pugh A、B 或 C 级)患者中,不建议对泊沙康唑肠溶片进行剂量调整。
- 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不全对泊沙康唑的药代动力学不存在显著影响。因此在轻度至重度肾功能受损患者中,不需要进行剂量调整。但由于暴露水平存在变异性,必须对重度肾功能受损患者出现的突破性真菌感染进行密切监测。
- 性别和人种:泊沙康唑的药代动力学在男性和女性之间相似,不受人种的显著影响。因此,无需根据性别或人种进行剂量调整。
- 体重:泊沙康唑药代动力学模型提示体重大于 120kg 的患者可能具有较低的泊沙康唑暴露剂量,因此在体重超过 120kg 的患者建议密切监测突破性真菌感染。
常见不良反应
使用泊沙康唑肠溶片时,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腹泻、发热和恶心(发生率 > 25%)。其他可能的不良反应还包括心律失常和 QT 间期延长。在使用泊沙康唑前,应尽可能纠正血钾、镁和钙水平。对于可能发生药物性心律失常状况的患者,应慎用泊沙康唑。
在泊沙康唑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必要时应对电解质紊乱,特别是钾离子、镁离子或钙离子水平进行监测和纠正。
用法用量
泊沙康唑肠溶片的具体用法用量如下:
- 治疗侵袭性曲霉病:
- 负荷剂量:第 1 天一日 2 次,每次 300mg(100mg 肠溶片 3 片)。
- 维持剂量:第 2 天开始,每日 1 次,每次 300mg(100mg 肠溶片 3 片),推荐总疗程 6-12 周。
- 预防侵袭性曲霉菌和念珠菌感染:
- 负荷剂量:第 1 天一日 2 次,每次 300mg(100mg 肠溶片 3 片)。
- 维持剂量:第 2 天开始,每日 1 次,每次 300mg(100mg 肠溶片 3 片)。疗程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免疫抑制的恢复程度而定。
泊沙康唑肠溶片应整体吞咽,不能掰开、压碎或咀嚼后服用。泊沙康唑肠溶片可以与或不与食物同服。在禁食和进食条件下,泊沙康唑肠溶片比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的血浆药物暴露剂量高。应使用泊沙康唑肠溶片治疗侵袭性曲霉病,泊沙康唑肠溶片是预防适应症的优选口服剂型。
存储条件
泊沙康唑肠溶片应储存在以下条件下:
- 温度控制:20-25°C,允许的偏差在 15-30°C。避免将药物暴露在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中,冷冻可能导致药物的结构和药效发生变化,影响其治疗效果。
- 防潮防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