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乐替尼(Alectinib)是一种靶向药物,用于治疗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艾乐替尼通过抑制ALK酪氨酸激酶,阻止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从而达到治疗肺癌的目的。该药物由瑞士罗氏公司研发,于2015年12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目前,艾乐替尼已在中国上市,并纳入医保,市场上有多种仿制药可供选择。
艾乐替尼是一种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针对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LK基因突变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细胞中的突变,尤其是在肺癌患者中。这种突变会导致肺癌细胞异常增殖和扩散,从而加速疾病的进展和恶化。艾乐替尼通过特异性地结合ALK受体,抑制其活性,进而阻断信号传导途径,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艾乐替尼的推荐剂量为600毫克,每天两次口服。患者应持续服用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反应。对于严重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C级)的患者,推荐剂量为450毫克,每天两次。艾乐替尼应在饭后服用,不要打开或溶解胶囊。如果患者漏服一剂或在服用后出现呕吐,应按规定时间服用下一剂,不应加倍补服。
艾乐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疲劳、便秘、水肿、肌痛和贫血。这些不良反应通常在治疗初期出现,随着治疗的进行可能会逐渐减轻。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医生,必要时调整剂量或停药。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心率和血压,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艾乐替尼可能导致肝毒性,因此在开始治疗前应进行肝功能检查,并在治疗的前3个月内每两周监测一次肝功能,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总胆红素。之后根据临床需要每月监测一次。如果患者的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升高,应增加监测频率,并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停药或减少剂量。
使用艾乐替尼治疗的患者可能出现间质性肺病(ILD)/肺炎,这是一种严重的副作用,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和发热等呼吸道症状恶化,应立即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为ILD/肺炎。一旦确诊,应立即停用艾乐替尼,并寻找其他潜在的原因。如果未发现其他原因,应永久停用艾乐替尼。
艾乐替尼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特别是与强CYP3A抑制剂(如泊沙康唑)和强CYP3A诱导剂(如利福平)合用时。在临床研究中,这些药物对艾乐替尼的暴露量没有显著影响,但仍需谨慎使用。与阿来替尼合用的其他药物,如咪达唑仑和瑞格列奈,也未见明显的药物相互作用。患者在使用艾乐替尼期间,应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艾乐替尼作为一种重要的靶向药物,在治疗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方面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患者在使用该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进行各项检查,以确保安全有效地治疗疾病。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