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布立酶是一种重组尿酸氧化酶,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具有高危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血液恶性肿瘤病人的急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在化疗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病人中表现出显著效果。这种药物通过有效降低体内尿酸水平,减少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和肾脏等部位的沉积,从而降低痛风发作的风险和对肾脏的损害。
拉布立酶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尿酸合成酶的活性来降低体内尿酸的合成速率。尿酸合成酶是尿酸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通过抑制其活性,可以显著减少血液中尿酸的水平。这一机制使得拉布立酶在治疗高尿酸血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适用于化疗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病人。
拉布立酶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血液中的尿酸水平。这一点在预防和治疗因化疗引起的高尿酸血症方面尤为重要。通过快速降低尿酸水平,可以避免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和肾脏等部位沉积,从而减少痛风发作的风险以及对肾脏的损害。此外,拉布立酶的快速起效也为临床上的紧急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肿瘤溶解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常见于化疗过程中。这种综合征会导致尿酸水平急剧升高,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问题。拉布立酶作为一种有效的尿酸降低药物,可以在化疗前或化疗早期使用,以预防和治疗肿瘤溶解综合征。其快速起效的特点使其成为化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助治疗药物。
拉布立酶仅以静脉输注方式给药。具体使用方法如下:将计算出的重组拉布立酶溶液注射到含有适当体积的0.9%无菌氯化钠的输注袋中,使最终总容积为50 mL。在输注拉布立酶前后,通过单独的管线或冲洗管线注入至少15 mL生理盐水,持续30分钟以上。在输注重组的拉布立酶药品时不要使用过滤器。重组或稀释后的溶液应保存在2°C-8°C,且在重组后24小时内使用,超过此时间应丢弃未使用的产品溶液。
拉布立酶与抗癌治疗同时使用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包括呕吐、恶心、发热、外周水肿、焦虑、头痛、腹痛、便秘、腹泻、低磷血症、咽部疼痛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这些不良反应大多为轻至中度,但在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就医。
拉布立酶在G6PD缺乏症患者中禁用,因为过氧化氢是尿酸转化为尿囊素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在开始使用拉布立酶前,应对G6PD缺乏症风险较高的患者(如非洲或地中海血统的患者)进行筛查。此外,拉布立酶也可能引起严重的溶血反应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象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用药并采取相应的支持措施。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