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唑帕尼(Pazopanib),也被称为培唑帕尼,是一种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帕唑帕尼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和其他相关受体,从而阻止肿瘤的血液供应,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这种药物在临床上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成为许多晚期肾细胞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帕唑帕尼是一种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够同时作用于多个与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相关的受体。这些受体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VEGFR-3)、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 和 PDGFR-β)、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1 和 FGFR-3)以及细胞因子受体(如 c-Kit)。通过抑制这些受体,帕唑帕尼能够有效地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减缓肿瘤的生长速度。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依赖于丰富的血液供应,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促进血管生成的关键因子。帕唑帕尼通过抑制 VEGFR 的活性,减少了 VEGF 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刺激,从而减少了新血管的形成。这一机制不仅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还能减少肿瘤的转移风险。
除了抑制血管生成,帕唑帕尼还能够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通过阻断 PDGFR 和 c-Kit 等受体的信号传导路径,帕唑帕尼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从而进一步控制肿瘤的发展。
帕唑帕尼的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 800mg(4 片 200mg),应空腹服用(至少饭前 1 小时或饭后 2 小时)。患者应整片吞服,不要压碎或咀嚼药片,以避免增加吸收率导致不良反应。如果患者错过了一次剂量,且距离下一次剂量不足 12 小时,则不应补服。
对于中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总胆红素 >1.5 至 3 倍正常值上限,且任何丙氨酸转氨酶值),建议将帕唑帕尼的剂量减少至 200mg,每日一次。对于重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总胆红素 >3 倍正常值上限,且任何丙氨酸转氨酶值),不推荐使用帕唑帕尼。此外,对于同时使用强效 CYP3A4 抑制剂的患者,应将帕唑帕尼的剂量减少至 400mg。
帕唑帕尼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特别是那些通过 CYP3A4 代谢的药物。因此,应避免与强效 CYP3A4 抑制剂或诱导剂同时使用。如果无法避免使用强效 CYP3A4 抑制剂,应将帕唑帕尼的剂量减少至 400mg。同时,应尽量避免与已知可延长 QT/QTc 间期的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引起心脏问题。
帕唑帕尼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腹泻、毛发颜色改变、恶心、呕吐等。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压,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不适症状。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停药。在使用帕唑帕尼期间,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和肝功能检测,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帕唑帕尼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但其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剂量调整、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管理。通过合理的用药和密切的监测,帕唑帕尼可以为晚期肾细胞癌患者带来显著的治疗效果。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