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瑞替尼(Baricitinib),一种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斑秃及新冠病毒感染等多种疾病的药物,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自2017年首次在欧盟获批以来,巴瑞替尼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扩大了其市场影响力。本文将详细介绍巴瑞替尼的上市情况及价格,并提供一些用药注意事项。
巴瑞替尼(Baricitinib)最早在2017年2月获得了欧盟的批准上市,随后在同年7月3日进入日本市场。2018年5月31日,巴瑞替尼在美国获得批准,进一步扩大了其全球市场的影响力。2019年6月24日,巴瑞替尼片在中国成功上市,为中国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目前已经成功纳入医保。
巴瑞替尼的市场价格因不同版本和生产厂商而有所不同。以下是几种常见版本的价格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价格仅供参考,实际购买时可能会有所变动。患者可以通过正规的医疗服务机构进行购买,注意甄别药品真伪,关注生产日期,避免买到假药或劣药。
接受巴瑞替尼片治疗的患者中已报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事件。存在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风险因素的患者,如高龄、肥胖、有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病史,手术或卧床,应慎用巴瑞替尼片。如果出现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应立即停止巴瑞替尼片治疗,并对患者进行评估和适当治疗。
不推荐与生物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或其他Janus激酶(JAK)抑制剂联合用药,因为无法排除会增加免疫抑制风险。有关巴瑞替尼片与强效免疫抑制药物联合使用的数据(例如硫唑嘌呤、他克莫司、环孢素)有限,当与这些药物联合使用时应该谨慎使用。
在上市后,有与巴瑞替尼片给药相关的药物过敏反应病例报告。如果出现任何严重的过敏反应或速发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巴瑞替尼片。患者应密切观察自身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的来源报告了憩室炎和胃肠穿孔事件。对于憩室性疾病患者,尤其是长期服用与憩室炎风险增加相关的合并用药(非甾体抗炎药、皮质类固醇和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应谨慎使用巴瑞替尼片。对出现新的腹部体征和症状的患者应及时评估,以便早期发现憩室炎或胃肠穿孔。
通过了解巴瑞替尼的上市历程、价格信息以及用药注意事项,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和使用这一重要药物。希望本文提供的信息能够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