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唑帕尼(Pazopanib)是一种口服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RCC)。该药物通过抑制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受体和促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途径中的关键激酶,从而阻止肿瘤的血管生成和生长。本文将详细介绍帕唑帕尼的作用与功效、用法用量、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项。
帕唑帕尼主要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RCC)。这种药物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阻断肿瘤的血管生成和生长。临床研究表明,帕唑帕尼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提高生活质量。
帕唑帕尼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 VEGFR、PDGFR 和 FGFR 等多个靶点,阻止肿瘤血管的生成和生长。这些受体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通过抑制它们,帕唑帕尼能够有效减缓肿瘤的生长速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多项临床试验表明,帕唑帕尼在治疗晚期肾细胞癌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例如,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帕唑帕尼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 9.2 个月,而安慰剂组仅为 4.2 个月。此外,帕唑帕尼还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多数患者能够持续接受治疗。
帕唑帕尼的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 800 毫克(4 片 200 毫克),不与食物一起服用(至少饭前 1 小时或饭后 2 小时)。对于肝功能受损的患者,应调整剂量。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总胆红素 >1.5~3 倍正常值上限和任何丙氨酸转氨酶值)应将剂量减少至 200 毫克,每日一次。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总胆红素 >3 倍正常值上限和任何丙氨酸转氨酶值)不推荐使用帕唑帕尼。
帕唑帕尼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疲劳、腹泻、高血压、食欲下降、恶心和呕吐等。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咨询医生并进行相应的剂量调整。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如果出现严重肝功能异常,应减少帕唑帕尼的剂量或暂时停药。
帕唑帕尼与强 CYP3A4 抑制剂(如酮康唑、伊曲康唑等)合用时,应减少帕唑帕尼的剂量至 400 毫克。避免与强 CYP3A4 诱导剂(如利福平、圣约翰草等)合用,因为这可能导致帕唑帕尼的血浆浓度降低。此外,帕唑帕尼与通过 CYP3A4、CYP2D6 或 CYP2C8 代谢的药物合用时,应谨慎,因为这可能增加这些药物的血浆浓度,导致不良反应。
对于肝功能受损的患者,应特别注意剂量调整。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应将剂量减少至 200 毫克,每日一次。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不推荐使用帕唑帕尼。医生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避免同时使用胃酸减少剂,因为这可能导致帕唑帕尼的吸收减少。如果不能避免同时使用胃酸减少剂,应考虑使用短效抗酸剂,并将短效抗酸剂和帕唑帕尼的给药时间间隔几小时,以减少对帕唑帕尼吸收的影响。
在治疗期间,医生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肝功能、肾功能和血常规等指标,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得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患者在服用帕唑帕尼期间,应注意饮食健康,避免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同时,应避免吸烟和饮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帕唑帕尼应储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建议将药物保存在室温 20°C 至 25°C 之间,避免将药物暴露在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中。药品应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以防误食。
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复查项目通常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压等。如有必要,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变化。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