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唑替尼(Crizotinib)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该药物通过抑制特定的酪氨酸激酶受体,如ALK、ROS1和c-MET,发挥其抗肿瘤作用。以下是关于克唑替尼的作用与功效、用法用量、副作用及注意事项的详细说明。
克唑替尼是一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作用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ROS1和c-MET。通过抑制这些受体的活性,克唑替尼能够阻断肿瘤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研究显示,克唑替尼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生存率。
克唑替尼主要用于治疗以下几种疾病:
此外,克唑替尼还可缓解骨髓侵犯和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病情,通过血-脑屏障缓解脑部侵犯患者的临床症状。
克唑替尼的推荐剂量为250mg,每日两次,直至疾病进展或患者无法耐受。胶囊应整粒吞服,与食物同服或不同服均可。若漏服一剂克唑替尼,应在距下次服药时间超过6小时的情况下补服漏服剂量。如果在服药后呕吐,应在正常时间服用下一剂药物。
对于严重肾损害(肌酐清除率<30ml/分钟)且无需透析的患者,推荐剂量为250mg,每日一次。对于轻度和中度肾损害患者(肌酐清除率分别为60-89ml/分钟和30-59ml/分钟),无需调整起始剂量。
对于肝功能损害患者,轻度肝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中度肝损害患者推荐剂量为200mg,每日两次;重度肝损害患者推荐剂量为250mg,每日一次。
克唑替尼的常见副作用包括腹泻、皮疹、肝转氨酶升高和神经毒性等。大多数副作用为1-2级,较为轻微,通常可持续2-3天。这些副作用通常不会影响治疗的继续进行,但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必要时进行剂量调整。
虽然较为罕见,但克唑替尼也可能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如间质性肺病、心律失常、视觉障碍和肝功能异常等。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减少剂量或永久停药。
克唑替尼与细胞色素P450(CYP)3A强抑制剂(如克拉霉素、伊曲康唑、酮康唑等)合用可能导致克唑替尼血药浓度升高,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应避免与这些药物同时使用。若无法避免,应将克唑替尼剂量调整为250mg,每日一次。停止使用CYP3A强抑制剂后,应恢复原来的剂量。
同样,克唑替尼与CYP3A强诱导剂(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利福平等)合用可能导致克唑替尼血药浓度降低,影响治疗效果。应避免与这些药物同时使用。
患者在使用克唑替尼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肺部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医生会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安全。
患者可以通过医院或药房购买克唑替尼,如遇药物紧缺,可通过正规的医疗服务机构进行购买。应注意甄别药品真伪,检查生产日期,避免购买假药或劣药。克唑替尼应储存在干燥、阴凉处,远离儿童接触。
通过以上详细的说明,希望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克唑替尼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治疗。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