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替莫唑胺(Temozolomide,简称TZM,别称蒂清)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治疗脑部肿瘤的化疗药物。它主要用于新诊断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以及常规治疗后复发或进展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本文将详细介绍替莫唑胺的作用与功效、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替莫唑胺是一种烷化剂,通过干扰DNA复制和修复过程来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它主要通过甲基化DNA上的鸟嘌呤残基,导致DNA链断裂,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替莫唑胺的这种作用机制使其在治疗高度恶性的脑肿瘤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
替莫唑胺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临床研究表明,替莫唑胺在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特别是在新诊断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替莫唑胺与放疗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替莫唑胺口服后迅速吸收,平均生物利用度约为100%。药物在体内迅速代谢,主要代谢产物包括单甲基氮烯咪唑甲酰胺(MTC)和替莫唑胺酸代谢物。这些代谢产物主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尿液中回收的放射活性大部分是原形替莫唑胺(5.6%)、AIC(12%)、替莫唑胺酸代谢物(23%)和未知极性代谢物(17%)。替莫唑胺的总体清除率约为5.5L/hr/m²,平均消除半衰期为1.8小时。
替莫唑胺的用法用量因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异,具体如下:
同步放化疗期:每日剂量为75mg/m²,共42天,同时接受放疗(60Gy分30次)。如果符合以下条件: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⁹/L,血小板计数≥100×10⁹/L,普通毒性标准(CTC)-非血液学毒性≤1级(除外脱发、恶心和呕吐),本品可连续使用42天,最多49天。治疗期间每周应进行全血细胞计数。
维持治疗期:同步放化疗期结束后4周,进行6个周期的本品辅助治疗。第1周期的本品剂量是150mg/m²/日,每日一次,共5天,然后停药23天。第2周期开始时,如果第1周期CTC的非血液学毒性≤2级(除脱发、恶心和呕吐外)、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1.5×10⁹/L和血小板计数≥100×10⁹/L,则剂量可增至200mg/m²/日。如果第2周期的剂量没有增加,在以后的周期中也不应增加剂量。除出现毒性外,以后各周期的剂量维持在每日200mg/m²。
在使用替莫唑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替莫唑胺在孕妇中使用会对胎儿造成伤害,可能导致自然流产和多种先天畸形。孕妇应谨慎使用替莫唑胺,并尽可能避免使用。如果必须用药,应在充分了解风险后,由医生权衡利弊决定。目前没有关于母乳中替莫唑胺或其代谢物存在的数据,建议哺乳期妇女在治疗期间停止哺乳。
儿童患者:替莫唑胺在儿科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应谨慎使用。
老年患者:年龄≥65岁的患者与年轻患者在替莫唑胺的安全性方面没有观察到总体差异,通常无需调整剂量。
肝功能障碍患者:轻度至中度肝损伤(Child-Pugh A级和B级)患者不建议调整剂量。对于严重肝损伤(Child-Pugh C级)患者,替莫唑胺的推荐剂量尚未确定,需谨慎使用。
肾功能障碍患者:肌酸酐清除率(CLcr)为36-130mL/min/m²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对于严重肾功能损害(CLcr<36mL/min/m²)的患者或正在接受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替莫唑胺的推荐剂量尚未确定,需谨慎评估后使用。
同时服用丙戊酸,替莫唑胺清除率会出现轻度但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替莫唑胺不经肝脏代谢,且蛋白结合低,因此不太可能影响其他药品的药代动力学。替莫唑胺胶囊与其他可导致骨髓抑制的药物联合应用时,骨髓抑制可能加重。
替莫唑胺应于2℃-25℃保存,置于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有效期为36个月。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