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伐曲泊帕(Avatrombopag),又名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苏可欣,是由美国 AkaRx 公司研发的新型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自2018年5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以来,阿伐曲泊帕已成为治疗多种血小板减少症的重要药物。2020年7月4日,阿伐曲泊帕正式在中国上市,并已进入中国医保目录,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加经济有效的治疗选择。
慢性肝病(CLD)患者常常因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血小板生成障碍,从而引发血小板减少症。阿伐曲泊帕片适用于计划接受手术的慢性肝病成年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症治疗。通过提高血小板水平,阿伐曲泊帕可以帮助患者安全地进行手术,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的风险。
给药时间一般在预定的手术前10至13天开始,具体的每日剂量需根据患者在计划手术前的血小板计数来确定。患者应在最后一剂阿伐曲泊帕片后的5-8天接受手术。在治疗过程中,应在给药前和手术当天测量血小板计数,以确认血小板水平是否已达到预期效果。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并破坏自身的血小板,导致血小板减少。阿伐曲泊帕片适用于对既往治疗反应不足的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成年患者的治疗。
对于ITP患者,阿伐曲泊帕的推荐初始剂量为20mg(1片),每日一次,与食物一起服用。治疗过程中应每周评估血小板计数,直到血小板计数达到或超过50×109/L并稳定,之后每月监测一次。若血小板计数在最大剂量40mg(2片)每日一次用药4周后仍未能增加到50×109/L以上,则应停药。若血小板计数在以20mg每日一次的剂量用药2周后超过400×109/L,则也应停药。
阿伐曲泊帕与某些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其疗效和安全性。特别是与CYP2C9和CYP3A4的中度或强度双重抑制剂(如伊曲康唑、酮康唑、伏立康唑、阿扎那韦、利托那韦、克拉霉素等)同时使用时,应减少阿伐曲泊帕的起始剂量,并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必要时调整剂量。
相反,与CYP2C9和CYP3A4的中度或强度双重诱导剂(如利福平、利福喷丁、苯妥英、卡马西平、巴比妥、圣约翰草等)同时使用时,会降低阿伐曲泊帕的血药浓度,从而可能降低疗效。在这种情况下,应增加阿伐曲泊帕的起始剂量,并监测血小板计数,必要时调整剂量。
在使用阿伐曲泊帕期间,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进行血小板计数监测。此外,应注意以下几点:
通过合理的用药和生活方式管理,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小板减少症,提高生活质量。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