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曲泊帕(Lusutrombopag)是一种创新的第二代口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通过模拟内源性血小板生成因子,激活巨核细胞中表达的血小板生成素(TPO)受体,促进血小板的生成。该药物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批准,用于治疗慢性肝病合并的血小板减少症,尤其适用于需要接受侵入性手术的患者。芦曲泊帕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了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为慢性肝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芦曲泊帕通过选择性结合并激活人血小板生成素(TPO)受体的跨膜区,模拟内源性TPO的作用,有效激活信号转导途径。这一机制为后续的血小板生成提供了关键性的启动信号。激活后的TPO受体能够显著促进巨核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血小板的生成,从而提高血小板计数。
对于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芦曲泊帕能够显著提升其血小板计数。这一效果对于计划接受手术(包括诊断性操作)的患者尤为重要,因为它有助于降低手术中的出血风险。临床试验表明,超过80%的患者在用药一周内,血小板计数达到了足以支持侵入性手术的安全水平,并且在后续治疗期间,血小板计数能够稳定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芦曲泊帕在服药后第9-15天即可达到最佳药效,为患者提供了更长的手术窗口期。这对于需要紧急手术的患者而言尤为重要。此外,芦曲泊帕的口服生物利用度高,药效稳定且持久,不受食物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治疗的便利性和有效性。
在治疗开始前及术前两天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监测血小板计数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问题,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禁止使用芦曲泊帕,因为该药物可能对胎儿或哺乳婴儿产生负面影响。肝功能不佳的患者在使用芦曲泊帕时,医生可能会根据肝功能情况调整剂量和服用时间。活动性血栓疾病、遗传性血栓倾向患者也应慎用该药物。
在使用芦曲泊帕之前,患者应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虽然芦曲泊帕的主要代谢途径为CYP4酶(4A11),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风险较低,但仍需谨慎。特别是在使用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
为了降低可能的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患者在使用芦曲泊帕期间应注意以下饮食与生活习惯:
芦曲泊帕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药物,为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通过合理的用药和监测,患者可以安全有效地提高血小板计数,降低手术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