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巯嘌呤片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多种癌症的药物,尤其适用于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急变期。本文将详细介绍巯嘌呤片的用法用量及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对于绒毛膜上皮癌,成人常用量为每日6mg~6.5mg/kg,分两次口服。一个疗程为10天,疗程间歇时间为3~4周。这种用药方式有助于在治疗过程中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同时确保疗效的最大化。
在治疗白血病时,巯嘌呤片的用法用量分为两个阶段:开始阶段和维持阶段。在开始阶段,每日剂量为2.5mg/kg或80~100mg/m²,一日1次或分次服用。通常在用药后2~4周可见显效,如果4周后仍无临床改善及白细胞数下降,可在仔细观察下加量至每日5mg/kg。
在维持阶段,每日剂量为1.5mg~2.5mg/kg或50mg~100mg/m²,一日1次或分次口服。维持治疗的目的在于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复发。
儿童使用巯嘌呤片时,常用量为每日1.5mg~2.5mg/kg或50mg/m²,一日1次或分次口服。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使用时需特别注意剂量的准确性,避免过量导致不良反应。
老年人因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较差,使用巯嘌呤片时需要加强支持疗法,并密切观察症状、体征及周围血管的变化。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有所下降,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肾功能。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巯嘌呤片,因为该药物有增加胎儿死亡及先天性畸形的风险。对于这类特殊人群,应选择其他更为安全的替代药物。
巯嘌呤片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需谨慎。例如,与别嘌呤同时使用会显著增加巯嘌呤的效能和毒性;与对肝细胞有毒性的药物同时使用会增加对肝细胞的毒性;与其他对骨髓有抑制的抗肿瘤药物或放射治疗合并应用时,会增强巯嘌呤的效果,需适当调节剂量和疗程。
巯嘌呤片应遮光、密闭保存。存储温度不宜超过25℃,以保持药物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患者在使用巯嘌呤片时,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肺部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肝脏损害、高尿酸血症、消化系统反应等。
通过以上详细说明,希望能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巯嘌呤片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如在用药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