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唑帕尼(培唑帕尼)是一种小分子的磷酸肌酶抑制剂,主要作用机理是多肌酶的抑制剂,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因子受体等多个肌酶的作用。通过抑制这些肌酶所介导的信号通路,从而起到抑制血管生成,并且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在临床上,帕唑帕尼适用于晚期肾细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和曾接受细胞因子治疗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的治疗。
帕唑帕尼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抑制血管生成。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和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帕唑帕尼能够阻断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减缓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这种机制对于晚期肾细胞癌的治疗尤为重要,因为这类肿瘤通常具有丰富的血管供应。
除了抑制血管生成外,帕唑帕尼还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通过抑制细胞因子受体等多种肌酶,帕唑帕尼可以阻断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路径,从而减缓甚至停止肿瘤细胞的生长。这种双重作用机制使得帕唑帕尼在治疗晚期肾细胞癌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疗效。
帕唑帕尼适用于晚期肾细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尤其是那些未曾接受过其他系统性治疗的患者。此外,对于曾经接受过细胞因子治疗但疗效不佳的患者,帕唑帕尼也是一个重要的治疗选择。在临床试验中,帕唑帕尼已经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帕唑帕尼应保存在原装容器中,密封并置于室温 20℃至 25℃之间。避免将药物暴露在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中,冷冻可能导致药物的结构和药效发生变化。选择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存放帕唑帕尼,防止药物受潮。光照可能会对药物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将药物放在避光的地方或使用不透明的容器保护药物。
帕唑帕尼与已知可延长 QT/QTc间期的药物同时使用时应谨慎,因为这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在使用帕唑帕尼期间,应避免与这些药物同时使用。此外,帕唑帕尼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可能增加毒性,特别是在与培美曲塞和拉帕替尼联合使用时,临床试验中观察到严重的毒性和死亡率增加。因此,不建议帕唑帕尼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帕唑帕尼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鼻出血、口腔溃疡、牙疼、呕吐、肝功能异常和腹泻等。在使用帕唑帕尼的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和肺部状况,防范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对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暂停或停用帕唑帕尼。
对于高血压未控制的患者,不应使用帕唑帕尼。在开始使用帕唑帕尼之前,应先控制患者的血压。根据临床指示监测血压,并酌情开始和调整降压治疗。对于出现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应根据高血压的严重程度暂停用药,然后减少剂量或永久停药。
通过合理使用帕唑帕尼并严格遵守用药注意事项,患者可以在获得最佳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